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燕麦生物碱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唐娅茹, 王力伟, 安江红, 何江峰, 刘永斌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37-5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5
摘要100)      PDF(pc) (1689KB)(136)    收藏
燕麦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蛋白质、脂类、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燕麦生物碱是一种只存在于燕麦中的化合物。文章主要介绍了燕麦生物碱的命名、分类、提取方法、合成、含量提升、构效与抗氧化活性、生物利用度、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对燕麦生物碱在食品健康与临床医学中的功能价值以及燕麦生物碱化学合成过程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燕麦生物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公园绿地园林植物调查分析
谢腾霄, 唐世斌, 黄婷, 李健玲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80-8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9
摘要80)      PDF(pc) (895KB)(122)    收藏
【目的】了解玉林市玉州区公园绿地园林植物资源和应用现状。【方法】对玉林市玉州区的10个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园林植物物种资源和应用情况。【结果】玉林市玉州区公园绿地共有园林植物76科177属261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252种(包含双子叶植物169种、单子叶植物83种),园林植物优势科为棕榈科、桑科、竹亚科、大戟科、苏木科和桃金娘科。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种数为105种、84种、4种和68种;木本植物以常绿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水生、湿生植物共19种。观花、观叶、观果、观干和芳香植物种数为177种、147种、83种、22种和23种。【结论】玉林市玉州区园林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园林植物优势科主要以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植物为主。常绿树种应用广泛,园林植物以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内蒙古玉米宜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
石海波, 梁红伟, 张静, 杨景渊, 韩平安, 刘志雄, 冯勇, 苏二虎, 张来厚, 赵瑞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1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1
摘要2665)      PDF(pc) (1269KB)(79)    收藏
【目的】 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为内蒙古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评价、选择和适时收获提供依据,为品种选育指明方向。【方法】 以极早熟到晚熟6个熟期组代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6个生态区同步进行机械粒收性状研究,于生理成熟期,生理成熟后10、20、30 d,测定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籽粒含水率和植株倒伏倒折率,并选择适宜各生态区条件、机械粒收性状优良的品种鉴选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结果】 玉米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与出苗至收获、吐丝至收获、成熟至收获的时间和积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且相关性依次增强。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基础含水率、日均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籽粒脱水速率( y)与基础含水率( x 1)、日均温( x 2)回归方程为 y=-0.523 318+0.022 732 x 1+0.025 422 x 2, R 2=0.419 2, P<0.01。玉米总产量损失率、落穗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落粒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相关性不显著( P>0.05),玉米植株倒伏倒折率与株高、穗位高、穗位株高比、茎粗、茎粗株高比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P>0.05)。确立了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的主次指标,涵盖3个层次,55个指标。【结论】 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兼顾了各大生态区共性和区域个性,指标量化、易操作,其中籽粒破损率指标点明了玉米机械粒收过程中的不可见损失,对产量损失的评估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范雅芳, 陈文晋, 孔庆全, 贺小勇, 刘剑, 刘雅娜, 高学峰, 郭建兵, 郭文绪, 张国雄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1
摘要106)      PDF(pc) (929KB)(52)    收藏
【目的】明确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以蒙蚕1号和蒙蚕2号蚕豆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D1(9 万株/hm 2)、D2(12 万株/hm 2)、D3(15 万株/hm 2)、D4(18 万株/hm 2)、D5(21 万株/hm 2)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蚕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总分枝数和单株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蚕豆的主要产量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表现为:D4>D3>D5>D2>D1。D4处理下,蒙蚕1号和蒙蚕2号产量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2 089.74﹑2 210.66 kg/hm 2,2023年分别为2 152.15﹑2 249.66 kg/hm 2;蒙蚕1号和蒙蚕2号纯收入也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13 439.76﹑14 478.16元/hm 2,2023年分别为13 947.97﹑14 739.54元/hm 2。【结论】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18 万株/hm 2,在该密度下蚕豆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玉米矮秆基因及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唐兰, 吴元奇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23-3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2
摘要940)   HTML3)    PDF(pc) (853KB)(43)    收藏

株高是玉米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与产量密切相关,影响着植物光合利用率、抗倒伏性、收获指数等。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改变玉米的节间长度和数目,从而调节玉米高度达到矮化的效果。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控制玉米株高的QTL/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进展以及激素(GA3、IAA、BR)调控下矮化突变体的形成,以期为玉米育种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雅娜, 陈文晋, 范雅芳, 魏红, 赵瑛琳, 薛慧玲, 张璟, 孔庆全, 贺小勇, 张子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26-3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3
摘要2733)      PDF(pc) (1396KB)(31)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绿色、可持续种植提供参考。【方法】 以马铃薯品种V7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蒸馏水(CK)、 Bacillus sp. 188菌剂(T1)、 Pseudomonas sp. BP16菌剂(T2)和 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T3)浸种30 min,测定马铃薯种植后不同生长时期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单株养分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 马铃薯种植后110 d,与CK相比,T2、T3处理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7.14%、9.16%( P<0.05),块茎淀粉含量显著提高11.84%、16.38%( P<0.05);T3处理马铃薯根、茎、叶、块茎干物质量显著增加26.87%、16.92%、11.77%、13.59%( P<0.05),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显著提高28.86%、32.78%、30.81%( P<0.05)。种植后70 d,T3处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4.29 mg/(g·FW)],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K显著提高15.29%( P<0.05)。马铃薯种植后50 d,T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达到最大值(42.32 mg/kg),速效磷含量较CK显著提高26.17%,( P<0.05),T1、T3处理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95%、21.65%( P<0.05);种植后70 d,T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47.03%( P<0.05)。【结论】 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浸种可提高成熟期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以及块茎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块茎形成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栽培较适宜施入的微生物菌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棉花早熟高产优质抗逆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创新应用
吴立强, 王省芬, 张艳, 柯会锋, 刘素娟, 李志坤, 徐东永, 杨君, 孙正文, 谷淇深, 陈斌, 王红这, 卢怀玉, 张桂寅, 马峙英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1
摘要91)      PDF(pc) (970KB)(30)    收藏
针对棉花生产管理机械化、轻简化的迫切需求和品种株型、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协同改良提升的育种难题,开展了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技术研究。创新地提出“两改两增四选择”早熟、耐密植、抗倒伏、适于机械化的育种技术,创制了10份优异育种亲本材料;发掘出开花期,黄萎病抗性,棉铃重、衣分等产量,纤维长度、强度等品质共14个性状SNP位点633个;开发出可用于纤维品质、黄萎病抗性育种选择的低成本、高通量KASP标记26个;发现调控早熟性、品质、抗逆性、发芽出苗快慢的关键基因12个,并揭示其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创新的亲本材料、育种技术和开发的分子标记,育成了冀农大23号、冀农大棉24号、冀农大棉25号、冀农大36号具不同特点适于机械化的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在株型紧凑、早熟、吐絮集中等机采特性改良及其与高产、优质、抗病协同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创建了新品种机采模式种植下“一穴一粒机播、扩群体增铃数、全化控免整枝、棉田集中采收”轻简省工高效配套技术,科企用相结合,建立了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带动力大的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大面积生产应用,每公顷增收2 700~3 000元、省工60~75个,节本增效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长期施肥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赵旭, 梁俊梅, 张婷婷, 张君, 张胜, 安昊, 张诗雨, 郭雪娇, 王新凯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55-6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7
摘要59)      PDF(pc) (995KB)(29)    收藏
【目的】探究阴山北麓旱作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方法】在国家土壤质量武川观测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华颂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NPK+M)4种不同施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在出苗后第90天时,NPK+M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06.85%、254.15%、241.86%、125.18%( P<0.05),土壤pH值较CK显著降低10.81%( P<0.05);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分别较 CK 显著提高126.19%和17.28%( P<0.05),干物质积累量较CK显著提升196.92%( P<0.05),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09.54%、167.74%、196.13%( P<0.05)。马铃薯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磷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5),与钾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结论】在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马铃薯养分吸收量最佳,是阴山北麓旱作区马铃薯适宜施肥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半干旱风沙区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光杰, 黄彬香, 宋尧, 闵矿楠, 李顺澳, 高日平, 赵熙玲, 王靖, 任永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89-9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10
摘要56)      PDF(pc) (1584KB)(28)    收藏
【目的】分析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的变化特征,明确半干旱风沙区影响玉米叶气温差的主要气候因子。【方法】以内蒙古赤峰市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玉米关键需水期(7—9月)为研究时段,于田间开展分布式多点叶温连续测量试验,并分析玉米关键需水期内叶温及叶气温差指标的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风速、空气湿度、降雨、土壤水分等气候因子对叶气温差的影响程度,并揭示关键气候影响因子。【结果】玉米关键需水期的叶温变化随玉米的生长和干旱时长的累积逐渐变得剧烈,日叶温差变大,叶气温差呈现整体上升趋势;风速的整体变化趋势逐渐减小;空气湿度与降雨的变化过程保持一致;土壤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下降。风速变化对玉米叶气温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晴天,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玉米叶温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空气湿度与叶气温差和叶温均有较强相关性且不受天气状况影响。降雨会使叶气温差的变化波动变小且不规律,但会使叶气温差值变大。当玉米所在地块0~80 cm土层土壤水分贮藏量逐渐减少时,叶气温差逐渐变大。各气候因子对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的影响排序为风速>空气湿度>降雨>土壤水分。【结论】叶气温差在玉米关键需水期呈现波动式上升变化趋势,且受气候因子显著影响,风速与空气湿度是导致玉米叶气温差变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盐渍土改良研究进展
刘学, 梁素钰, 王琪瑶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123-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13
摘要71)   HTML3)    PDF(pc) (3049KB)(26)    收藏

【目的】明确21世纪以来国内外盐渍土改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盐渍土改良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及CNKI核心期刊论文为检索对象,采用 Excel 2007软件绘图及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从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时间共现分析、突现词分析5个角度,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中、外文文献发文量趋势:2003—2009年为缓慢发展阶段,2010—2016年为波动(显著)增长阶段,2017—202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发文作者分别为杨劲松、赵兰坡、姚荣江、孙兆军、王全九、KANG Yaohu、WAN Shuqin、QADIR M、GHEYI H R、MURTAZA G等,主要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埃及知识库、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美国农业部;从关键词来看,研究热点为水盐运移及其调控机理、植物耐盐性研究、化学改良剂施用、盐碱障碍绿色消减、盐碱障碍生物或微生物修复等;主要突现词为生物炭、湿润锋、微生物菌群、植物生物刺激剂(PBs)、耐盐植物促生菌(PGPR)、耐盐土壤细菌。【结论】当前,国内外盐渍土改良研究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美国是该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印度、澳大利亚的研究力量正在逐渐壮大。国内外研究主要围绕土壤碳固存、生物炭、微生物菌群、抗氧化酶、磷利用率、耐盐土壤细菌等,聚焦土壤养分运移、盐渍障碍消减、改良剂、微生物修复等。未来盐渍化驱动机制、植物根际促生菌、盐碱障碍微生物修复以及联合大数据技术协同监测分析等多手段协同改良可能成为研究热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4种乔木落叶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耿建, 吴洪华, 周建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28-3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4
摘要54)      PDF(pc) (986KB)(25)    收藏
【目的】探究国槐、垂柳、榆树、白桦4种乔木落叶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受体材料为小麦品种山农28,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蒸馏水(CK)、国槐落叶浸提液(A1)、垂柳落叶浸提液(A2)、榆树落叶浸提液(A3)、白桦落叶浸提液(A4)。于播种后第55天和第100天分别测定小麦株高、根长、地径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在55 d和100 d时,榆树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株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14.11%、8.31%( P<0.05),垂柳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根长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9.65%、10.14%( P<0.05),4种落叶浸提液均显著降低了小麦地径( P<0.05)。垂柳落叶浸提液处理55 d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11.90%( P<0.05),榆树落叶浸提液处理100 d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7.03%( P<0.05);在55 d和100 d时,白桦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叶片POD活性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0.88%、3.22%( P<0.05),垂柳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叶片SOD活性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13.78%、9.68%( P<0.05)。在小麦生长至55 d和100 d时,小麦对垂柳和榆树落叶浸提液处理的化感作用最为敏感。【结论】垂柳和榆树落叶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可以促进小麦分泌特定的代谢产物,改变其周围的微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新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黄馨慧, 王志强, 欧阳绮雯, 黄昕, 康文钦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12-12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13
摘要77)      PDF(pc) (1309KB)(23)    收藏
【目的】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该地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方法】以种植业、畜牧业、农业能源终端消费的19类碳源为原始数据,对2007—2021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15类碳源为原始数据,对2010、2015、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运用LMDI(对数平均除以指数法)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新疆2022—2030年农业碳排放的发展进行趋势预测。【结果】2007—2021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平稳—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2010、2015、2020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碳排放总量最高、克拉玛依碳排放总量最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碳排放强度最高,201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碳排放强度最低,2015、2020年吐鲁番碳排放强度最低;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大小为:农业经济水平效应>农业结构效应>农业人口规模效应>农业生产效率;2022—2030年,预测新疆的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增长趋势、强度呈现下降趋势。【结论】2007—2021年新疆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经济水平效应对农业碳排放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农业结构效应、农业人口规模效应、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碳排放的增加有抑制作用;预计在2022—2030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将逐年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将逐年下降,新疆农业减排固碳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苏北地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耐荫大豆品种(系)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刘书华, 张黎杰, 周玲玲, 余翔, 田福发, 孟佳丽, 吴绍军, 沈虹, 杨年福, 章燕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5-2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2
摘要2125)      PDF(pc) (1118KB)(22)    收藏
【目的】 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 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系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在间作模式下的综合耐荫能力。【结果】 12个农艺性状耐荫系数指标转化为4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74.7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综合耐荫性评价值( D)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大豆品种(系)根据荫蔽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其中,强耐荫品种(系)6个、中度耐荫品种(系)9个、弱耐荫品种(系)9个。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回归方程: D=-1.158+0.062 X 2+0.249 X 5+0.201 X 7+1.002 X 10+0.665 X 11R 2=0.972 2),检验其拟合精度在89.14%以上,筛选出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耐荫鉴定指标。【结论】 参试的2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能力划分为强耐荫、中度耐荫、弱耐荫3类;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可选择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性状进行大豆耐荫能力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和来源分析
马进, 葛梦婕, 康文钦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15-12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12
摘要74)      PDF(pc) (1447KB)(22)    收藏
【目的】探讨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特征、来源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单元调查法和输出系数法对2000—2020年山东省及各地市农业面源污染不同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排放总量、等标排放量、单位面积排污强度、万元产值排污量等指标进行核算。【结果】2000—2020年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物等标排放量下降29.43%;TN和TP等标排放量贡献率年均值占比分别为51.48%和38.70%,两者贡献率达到90%以上;畜禽养殖为山东省最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源,对TN和TP贡献率占60%以上;万元产值排污量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排污强度在西部地区较高,东部地区较低,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潍坊和临沂为高污染区,德州、菏泽和聊城为较高污染区;农业面源污染泰尔指数的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均值为97.8%、区域间均值为2.2%。【结论】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特点仍然较为突出;污染物中贡献率最高的是TN,畜禽养殖是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来源;单位面积排污强度东、西部差异明显;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农业发达且人口稠密的地区;省内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内差异贡献度远大于区域间贡献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用于叶菜育苗基质的研究
韩超, 常春元, 张江鹏, 吴素芬, 李欣欣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70-7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8
摘要68)      PDF(pc) (898KB)(22)    收藏
【目的】探究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在改良叶菜育苗基质中的作用。【方法】以生菜、油麦菜为试验材料,将不同体积比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与草炭、蛭石混合成复合基质,并以草炭∶蛭石=7V∶3V为对照(CK),研究不同配比对叶菜育苗基质理化性质及生菜、油麦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在不同体积比复合基质中,T3处理容重是各处理中最高,为0.48 g/cm 3;T6处理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全磷量、碱解氮含量、pH值、EC值是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79.26%、29.60%、0.21 g/kg、1 564.76 mg/kg、7.51、4.47 mS/cm;T3处理全钾量是各处理中最高,为6.44 g/kg;T7处理有效磷含量是各处理中最高,为18.86 mg/kg;T3处理速效钾含量是各处理中最高,为380.68 mg/kg。T8处理(发酵菌糠21%、发酵玉米芯21%、草炭28%、蛭石30%)的基质中生菜和油麦菜的出苗率分别达到95.59%和95.96%,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全株干质量分别为8.92 cm、2.08 mm、20.13 cm 2、93.70 mg和15.11 cm、3.50 mm、7.40 cm 2、164.01 mg,均显著高于CK( P<0.05);幼苗生长指标的综合评价系数分别为0.974和0.959,均高于CK和其他处理。【结论】添加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均可显著改善叶菜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等体积混合后,对生菜、油麦菜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可部分替代草炭用于叶菜育苗基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玉米茎秆营养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
王帮太, 杨美丽, 郭华, 王静, 王志红, 鹿红卫, 程建梅, 秦贵文, 陈甲法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1-2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1
摘要1809)   HTML4)    PDF(pc) (9949KB)(20)    收藏

【目的】从分子水平对玉米茎秆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进行遗传解析,为玉米茎秆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81份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2016年、2017年在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园区进行随机区组种植,于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调查茎秆营养品质性状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消化率(IVDMD)。利用Maize SNP50 基因芯片获得高质量的461 053个SNP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两年共检测出不同生育时期茎秆营养品质性状392个显著相关的SNP(P<1.08×10-7),表型变异解释率为9.69%~17.34%,发现2次以上独立关联到的SNP有97个,共获得77个与茎秆营养品质性状关联的候选基因;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分析,两年共检测出257个显著相关的SNP(P<2.17×10-6),表型变异解释率为9.82%~20.20%,发现2次以上独立关联到的SNP有17个,共获得82个候选基因,与GLM模型候选基因重合的有10个。GLM和MLM两种模型共鉴定出159个候选关联基因,有43个候选基因被2次以上重复检测到;其中,Zm00001d021261 在多个位点发现31次与不同年份ADF、NDF和IVDMD相关联,该基因编码产物为ATP结合蛋白和叶绿体传感器激酶,在成熟期叶片中表达量最高;Zm00001d021255在两个位点发现10次与茎秆营养品质性状相关联,该基因编码产物为富半胱氨酸受体样蛋白激酶25,只在发育节间和雌穗中表达,可进一步深入研究验证。【结论】采用GLM和MLM两种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关联到玉米茎秆营养品质相关性状显著性位点,通过重复性显著位点筛选出HC-SNP,进而挖掘出关联基因富集区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海陆杂交长绒棉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0-1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2
摘要55)      PDF(pc) (502KB)(19)    收藏
【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 1代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以及相关性。【结果】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 1代单铃重变幅为3.7~5.0 g,单铃重超过4.2 g的组合有12个,变异系数为9.0%;衣分变幅为20.1%~36.7%,衣分超过30.0%的组合有5个,变异系数为10.7%。不同组合F 1代纤维长度变幅为34.5~38.5 mm,纤维长度在35.0 mm以上的组合有22个,变异系数为2.6%;纤维比强度变幅为34.8~41.8 cN/tex,纤维比强度超过39.0 cN/tex的组合有9个,变异系数为5.3%;马克隆值变幅为2.8~4.2,马克隆值A级的组合有10个,变异系数为11.8%。海陆杂交棉的单铃重与不孕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r=-0.683**)、与每囊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r=0.660**)、与每铃囊数呈显著正相关( r=0.495*);海陆杂交棉的纤维整齐度与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0.578**、 r=0.639**),与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 r=0.506*);衣分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 r=-0.475*)。在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中,W042×新海53号、W046×新海54号、W047×新海54号的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已呈现同步改良。【结论】利用陆地棉与长绒海岛棉的杂交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长绒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晓宇, 陈广平, 苏二虎, 王雪娇, 刘坤雨, 高圆丽, 鄂丽丽, 唐存喜, 宏迪, 李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37-4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4
摘要2153)      PDF(pc) (1348KB)(19)    收藏
【目的】 探明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为该地区大豆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试验于2022—2023年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展,以蒙豆4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增施有机肥(OF)、增施微生物菌肥(MF)3种施肥处理,分析大豆生长性状、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要素指标,并核算经济效益,计算增收增效。【结果】 OM处理大豆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均显著高于CK( P<0.05),OM、MF处理大豆底荚高度显著低于CK( P<0.05)。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SPAD值变化规律均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处理间表现为OM>MF>CK,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OM处理显著高于CK( P<0.05),叶片SPAD值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均表现为OM处理显著高于CK( P<0.05)。两年间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株数均表现为OM、MF处理显著高于CK( P<0.05),且OM处理与M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0.05)。大豆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与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P<0.05),与底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 P<0.05)。两年间,OM处理大豆产量较CK分别增产625.70、599.60 kg/hm 2,效益分别增加21.20%、19.30%;MF处理较CK分别增产375.80、237.10 kg/hm 2,效益分别增加10.40%、3.80%。【结论】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增产增效的最佳施肥模式为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生防菌株JT86对3种烟草产菌核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王寒, 张苗苗, 海维西, 王晓剑, 高卫锴, 张玺, 黄美壬, 刘小雪, 刘程炜, 李淮源, 舒灿伟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51-5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6
摘要45)      PDF(pc) (1674KB)(18)    收藏
【目的】探究生防菌株JT86对烟草产菌核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JT86发酵液中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JT86发酵液处理后病原菌菌丝体和菌核的形态变化,测定其对烟草立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烟草白绢病菌( Sclerotium rolfsii)和烟草菌核病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JT86发酵液对烟草立枯病菌、烟草白绢病菌和烟草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依次为77.07%、50.82%和95.25%。JT86发酵液处理菌核24 h后,这3种病原菌的菌核均不萌发,抑制率达到100%。JT86发酵液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较高,但未产生吲哚乙酸。扫描电镜观察发现,JT86发酵液可导致烟草立枯病菌的菌丝严重萎缩和畸形。【结论】JT86发酵液对烟草立枯病菌、烟草白绢病菌、烟草菌核病菌的生长发育、菌核萌发等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氮肥减施与替代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杜二小, 李焕春, 任永峰, 康文钦, 郑娜, 白红梅, 赵逸雯, 赵沛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0-1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2
摘要51)      PDF(pc) (985KB)(18)    收藏
【目的】明确氮肥减施与替代对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进行,设置平衡施肥(NPK,对照)、不施氮肥(PK)、减施氮肥(RN)、减施氮肥+水溶肥(RN+WF)、减施氮肥+腐熟羊粪有机肥(RN+SM)、减施氮肥+生物有机肥(RN+BM)、减施氮肥+缓释尿素(RN+RUN)7个处理,分析减施氮肥与不同肥料配施替代部分氮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速效养分、有机质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RN+BM处理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RN+RUN处理可显著提高1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 P<0.05),分别较NPK处理提高1.62%、2.38%、1.54%;RN+BM处理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最明显,较NPK处理提高2.45%;RN+BM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P<0.05),产量较NPK处理提高16.95%,VC、淀粉、粗蛋白和还原性糖含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15.92%、2.96%、16.26%和6.67%,硝酸盐含量降低7.89%。【结论】减施氮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有效改善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是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种植适宜的施肥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糜子品种萌发的影响
胡玉璐, 冯慧, 任江陵, 刘宇涵, 刘思辰, 乔治军, 曹晓宁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8-2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3
摘要64)      PDF(pc) (849KB)(17)    收藏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糜子品种的萌发影响,明确糜子萌发期的抗旱评价指标及不同品种的抗旱能力。【方法】以育成审(认)定且糜子主产区种植面积较大的20个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20%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芽鞘长、侧根数、胚根长、萌发指数和发芽指数8个萌发性状,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糜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结果】干旱胁迫下,20个糜子品种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芽鞘长、侧根数、胚根长、萌发指数和发芽指数均受到抑制,其中,陇糜15号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和发芽指数受到的抑制最强,降低率分别为59.05%、43.05%、68.68%、65.99%;陇糜7号受到抑制较轻,降低率分别为20.41%、11.49%、40.51%、36.78%。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陇糜7号抗旱能力较强,为0.868,陇糜15号抗旱能力较弱,为0.093。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萌发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相对胚芽鞘长、相对胚根长、相对侧根数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 D值)显著相关。【结论】筛选出了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陇糜7号和抗旱能力较弱品种陇糜15号;相对萌发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相对胚芽鞘长、相对胚根长、相对侧根数可作为糜子萌发期抗旱评价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微生物肥料改土培肥研究进展
刘丹, 路战远, 任永峰, 赵小庆, 张向前, 戴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87-9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10
摘要92)      PDF(pc) (769KB)(17)    收藏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活性微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新型肥料产品,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性。文章归纳了微生物肥料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介绍了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抗性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后续微生物肥料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番茄营养成分与感官品质评价指标多元统计分析
赵燕, 邱鹏程, 吴凌波, 王乐, 刘景雷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75-8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8
摘要91)   HTML1)    PDF(pc) (772KB)(16)    收藏

【目的】研究与番茄感官品质评价指标相关的营养成分,建立番茄感官品质简便测定模型。【方法】测定19种番茄的8种营养成分,问卷调查5个感官评价指标,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种营养成分中,除锌以外的7种营养成分与感官品质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00。大番茄和樱桃番茄中的可溶性固形物与得分、投票、滋味口感、香气浓郁程度、果肉细腻度、汁水丰沛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400,相关性稳定而突出;大番茄的可溶性糖与得分、投票、滋味口感、香气浓郁程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樱桃番茄则相关性不明显;大番茄和樱桃番茄的水分与得分、投票、汁水丰沛度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1个评价指标归纳至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939%。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一个简易模型:番茄感官品质推测得分=93.039-0.304×VC含量-0.179×番茄红素含量-0.621×铁含量+2.31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85×可滴定酸含量。【结论】建立了基于营养成分推断番茄感官品质的快速、简便、定量测定模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连年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吕金玲, 刘振, 王宁, 沈莹, 杨乾, 李耕, 宁堂原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6-2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3
摘要78)      PDF(pc) (1474KB)(15)    收藏
【目的】明确连年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玉米产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深松+秸秆还田(ST S)、深松(ST 0)、免耕+秸秆还田(NT S)和免耕(NT 0)4个处理,在玉米成熟期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氮量、氮储量、多糖含量、富里酸含量、胡敏酸含量、团聚体相对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含氮量,同时测定玉米产量,分析连年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ST S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和氮储量,与NT 0相比分别提高了96.19%、89.35%;在20~100 cm土层中,ST S的土壤含氮量相对较高,与NT 0相比提高了13.13%;ST S显著提高了20~10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与NT 0相比提高了29.20%。ST S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多糖含量、富里酸含量和胡敏酸含量,与NT 0相比分别提高了17.45%、62.66%和10.63%。在0~40 cm土层中,ST S显著提高了2~1 mm和<0.053 mm团聚体相对含量,与NT 0相比分别提高了41.92%、336.42%;土壤>1 mm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氮量最高,与NT 0相比分别提高了14.46%、6.86%。ST S提高了玉米产量,与NT 0相比提高了8.29%。【结论】深松+秸秆还田更有利于提高连年耕作与秸秆还田0~2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0~40 cm土壤多糖、富里酸和胡敏酸含量,并且促进了较大团聚体形成,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河套灌区土壤有机碳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苗运彩, 何铁虎, 袁俊吉, 刘德燕, 姚荣江, 丁维新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46-5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6
摘要72)      PDF(pc) (1460KB)(15)    收藏
【目的】揭示河套灌区不同种类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筛选土壤有机碳与向日葵产量协同提升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方法】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化肥氮(MN)、20%羊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SN1)、40%羊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SN2)、20%牛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CN1)、40%牛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CN2)、20%猪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PN1)、40%猪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PN2)8个处理,分析不同种类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铵态氮浓度、硝态氮浓度、无机氮浓度、团聚体组成以及向日葵植株性状、地上部生物量、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MN处理相比,施用羊粪有机肥氮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 P>0.05),牛粪或猪粪有机肥氮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P<0.05),且提升效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CN1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浓度分别显著增加9.7%、6.0%和7.6%( P<0.05);PN2处理土壤大团聚体质量比例显著提高29.3%( P<0.05)。与MN处理相比,CN1和PN1处理向日葵盘径和千粒重显著提高5.8%和4.0%( P<0.05);向日葵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4.6%和12.8%( P<0.05);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P<0.05),其中CN1处理增幅最高,为14.3%和66.1%。【结论】20%牛粪/猪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以及向日葵盘径、千粒重、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增加,能够实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向日葵产量的同步提升,可作为河套灌区低肥力耕地的适宜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气象因子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于大伟, 成慧娟, 王立新, 葛占宇, 隋虹杰, 潘映雪, 周学超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15-12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3
摘要54)      PDF(pc) (2716KB)(14)    收藏
【目的】 探究气象因子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规律。【方法】 以内蒙古赤峰市种植区不同年份气象因子为主因素,连续3年以高粱品种辽粘3号、辽杂37为材料开展试验,利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高粱各生育阶段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并揭示关键气象因子。【结果】 播种—出苗阶段生长期与日均积温呈显著负相关( P<0.05)、与平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出苗—开花阶段生长期与平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全生育期与日均积温呈显著负相关( P<0.05)。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10~60 d的增长速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株高在出苗后10~70 d的增长速率与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拔节期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P<0.05)、在拔节期—开花期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 P<0.05)、在开花后40 d与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对单穗粒重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生育期有效积温、开花前日均温、开花前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开花前日均温、生育期有效积温、开花前有效积温,对产量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开花后有效积温、生育期日均温、开花后日均温。【结论】 影响高粱各生育阶段的生长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不同,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影响各指标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调整播种期等措施调节高粱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生物炭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黄绵土土壤理化性状和谷子生长的影响
白计玲, 张旭东, 纪棨云, 胡丹丹, 刘瑜, 刘楚华, 王小林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36-4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5
摘要75)      PDF(pc) (1222KB)(14)    收藏
【目的】探明不同生物炭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黄绵土理化性状和谷子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玉米秸秆(JG)、稻壳(DK)和竹竿(ZG)3种生物炭,分别设置C1(300 g/m 2)、C2(600 g/m 2)、C3(1 200 g/m 2)3个施炭水平,以不施生物炭为对照(CK),开展谷子室内模拟栽培试验,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和谷子生长指标,探究不同生物炭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黄绵土土壤理化性状及谷子生长的影响。【结果】DK生物炭对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有显著的调控作用,DKC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JGC2和ZGC2处理分别显著下降15.78%、18.26%( P<0.05);DKC3处理的土壤容重较JGC3和ZGC3分别显著下降20.07%、24.63%( P<0.05);施ZG生物炭时,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逐渐递增,ZGC3处理下,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升134.35%、77.94%( P<0.05)。施JG生物炭时,谷子株高、地上部干重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且JGC2处理下谷子株高、地上部干重较CK分别显著提升32.62%、77.13%( P<0.05),单穗粒重、总干重及小区产量较施DKC2、ZGC2处理分别显著提升126.18%、65.36%、57.54%和79.25%、82.46%%、50.37%( P<0.05)。施DK生物炭的谷子地下部干重、根表面积和根冠比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DKC2处理谷子地下部干重、根表面积和根冠比较CK分别显著提升104.53%、90.30%、82.11%( P<0.05);ZGC3处理谷子收获指数较施DKC3显著提升50.00%( P<0.05)。【结论】不同生物炭类型及施用量对谷子的生长影响各异,600 g/m 2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更利于谷子干重的提升、600 g/m 2稻壳生物炭处理更利于谷子根系的生长、1 200 g/m 2竹竿处理更利于谷子收获指数的提升。在陕北黄绵土中种植谷子,施玉米秸秆、竹竿生物炭具有较好的土壤水肥调节能力和增产增效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年龄鉴定与生长模型筛选
王继隆, 王鑫月, 李培伦, 刘嘉成, 刘彦斌, 王太, 刘凯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29-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13
摘要49)      PDF(pc) (679KB)(14)    收藏
【目的】鉴定黄河鮈的年龄,分析其生长特性,丰富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生物学研究资料。【方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境内共7个站点采捕黄河鮈,以耳石作为年龄鉴定材料,选择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Gompertz GF)和幂指数生长方程(Power exponential GF)4种模型分别模拟黄河鮈的体长生长,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计算各模型的AIC值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确定黄河鮈的最适生长模型。【结果】共采集到黄河鮈样本550尾,分为5个年龄组,即1~5龄,其中2龄组数量最多,共351尾;体长为2.60~17.41 cm;体重为0.18~99.39 g。4种模型对黄河鮈的拟合结果为,Gompertz 生长模型的AIC值最小(4.99),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Logistic GF(14.58)和VBGF生长模型(16.29);幂指数生长模型AIC值最大(82.42),拟合效果最差。黄河鮈生长模型的Gompertz GF为 Lt=18.81×exp{-exp[-0.66×( ti-1.73)]}。【结论】Gompertz GF为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最适生长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北方农牧交错区秸秆覆盖防风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任永峰, 刘丹, 张向前, 路战远, 程玉臣, 张德健, 何进, 赵小庆, 高艳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97-10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1
摘要43)      PDF(pc) (1188KB)(13)    收藏
北方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遏制荒漠化和沙化东移南下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国家粮食安全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严重土壤风蚀和过度耕作而导致的农田沙化退化和产能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内外开展实施的秸秆粉碎覆盖地表防风蚀技术,在农牧交错区应用时秸秆易吹移造成土壤裸露、防风减蚀稳定性差,因此,秸秆覆盖防风蚀技术的深入研究在农田生态治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留茬覆盖、碎秆覆盖、茬-秆复合覆盖等秸秆覆盖技术的防风蚀效应和保墒培肥效应,阐明了秸秆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作物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总结了茬-秆复合覆盖技术的创新内容和应用效果,明确了结合农牧交错区生态特点和复杂耕种制度创建的差异化茬-秆复合精准覆盖技术的防风减蚀效果和适宜性。差异化茬-秆复合精准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国家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重大工程的主导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农田保护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基于灰色预测和脱钩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预测分析
何丽博, 任苏灵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87-9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0
摘要38)      PDF(pc) (1281KB)(12)    收藏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其发展演变特性和脱钩效应,为甘肃省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农业物资投入碳源为数据样本,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甘肃省2000—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25—2030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Tapio脱钩模型来分析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0—2020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碳源主要是化肥和薄膜,化肥碳排放量占农业碳排放量的比重为31.27%~43.22%,在20年间始终处于最高;2015年农业碳排放量达到最大,为282.513 8万t,2015年后开始逐渐下降,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为228.860 1万t;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多表现为强脱钩或弱脱钩;以近10年数据和近5年数据为样本预测出的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以近5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预测时,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在2025年之前已达到峰值,近5年数据样本预测出的农业碳排放量中,2025年与2020年相比,农业碳排放量将减少17.08%,到2030年该降幅将会达到30.36%,年均减少幅度为13.90万t。【结论】 甘肃省的农业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农业经济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农业碳排放量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说明甘肃省近年来的绿色低碳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持续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高碳排放活动、增加农业碳汇、实现甘肃省农业碳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绩效的测量与脱钩效应研究
孔祥飞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98-11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11
摘要35)      PDF(pc) (1680KB)(12)    收藏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强度及脱钩效应,为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以广义农业为研究视角,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强度计算公式、Tapio脱钩模型分别测算河南省2011—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强度与脱钩弹性系数,并进行相应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碳源主要由CH 4、N 2O与化肥构成,就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而言,时序上可分为稳步增长期、快速下降期与波动性趋势下降期3个阶段,空间上可分为“高-稳步”“高-波动”“中-稳步”“中-波动”“低-稳步”“低-波动”6类区域;就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而言,时序上可分为加速下降期、波动下降期2个阶段,空间上可分为收敛下降型、加速下降型、后端上升型3类区域;就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而言,时序上可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和反复转换3个阶段,空间可分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向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稳定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向差区域3种类型。【结论】河南省农业碳减排取得了突出成就,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逐渐改善,但是缺乏稳固性;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特征与其农业碳排放特征具有强相关性,农业碳排放总量、强度及脱钩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提出了要丰富畜禽业碳减排政策体系、制定具有区域针对性的农业碳减排政策、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双足并进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4种植物源农药对红花指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谷清义, 刘林东, 宋海洋, 段鸿斌, 张耀洲, 叶润, 孙伟, 乔新荣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62-6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6
摘要88)   HTML3)    PDF(pc) (528KB)(11)    收藏

【目的】通过测定4种植物源农药对红花指管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以50%吡蚜酮WG为对照药剂,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0.6%苦参碱AS、1.5%除虫菊素EW、6.0%鱼藤酮ME、半夏乙醇提取物4种植物源农药对红花指管蚜的室内毒力,并采用叶片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药后3 d,0.6%苦参碱AS、1.5%除虫菊素EW、6.0%鱼藤酮ME和半夏乙醇提取物的LC50分别为0.016、6.653、9.173 和30.931 mg/L,对照药剂50%吡蚜酮WG的LC50为24.786 mg/L,0.6%苦参碱AS、1.5%除虫菊素EW、6.0%鱼藤酮ME的毒力显著高于对照药剂(P<0.05)。0.6%苦参碱AS 400倍液在药后1、7 d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6.81%和96.39%,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1.5%除虫菊素EW 150倍液和6.0%鱼藤酮ME 500倍液在药后7 d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8.84%和88.37%,与对照药剂50%吡蚜酮WG 750倍液的87.29%防效相当。【结论】在红花指管蚜发生高峰期可选用0.6%苦参碱AS进行防治,后期可选用1.5%除虫菊素EW或6.0%鱼藤酮ME,3种植物源药剂可推广应用于红花指管蚜的防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口感型番茄品质指标分析及综合评价
孙利萍, 高敏丽, 张永民, 靳颖玲, 韩蓉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67-7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7
摘要96)   HTML1)    PDF(pc) (747KB)(11)    收藏

【目的】明确评价口感型番茄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及筛选优良品种,为构建口感型番茄品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17份口感型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10个与品质相关的数量性状指标,采用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评价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并对口感型番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0个与品质相关的数量性状指标中,芳香物质含量变异性最大,变异系数为66.49%;果实纵径变异性最小,变异系数为9.56%。将10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267%,解释指标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性糖含量、单果重、芳香物质含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指标简便易用和避免信息重叠为原则,筛选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芳香物质含量、糖酸比作为评价口感型番茄品质性状的代表性指标。根据公因子得分及其方差贡献率计算各材料综合品质排名,筛选出7份高品质口感型番茄。【结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芳香物质含量、糖酸比可作为评价口感型番茄的代表性指标,航粉高糖、700、1933、美戴、2001、甜恋、泾番一号品质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温室樱桃番茄果实深度学习识别模型研究
沈超, 夏秀波, 杨玮, 张焕春, 李民赞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114-12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12
摘要74)   HTML2)    PDF(pc) (1826KB)(11)    收藏

【目的】选取樱桃番茄果实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实现对温室樱桃番茄果实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采集樱桃番茄果实样本,标注数据,构建数据集,对YOLOv4和YOLOv4-Tiny算法模型进行训练,并对训练得到的模型进行精确率、召回率、平均准确率、综合评价指标F1值的分析。【结果】在训练好的YOLOv4和YOLOv4-Tiny算法模型上,樱桃番茄果实识别预测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6.84%、召回率分别为91.12%和90.53%、平均精确率分别为96.32%和94.18%、综合评价指标F1值分别为0.95和0.94。【结论】YOLOv4算法模型明显优于YOLOv4-Tiny,能够实现对樱桃番茄果实目标的准确检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其高产栽培品种研究
刘偲琪, 何忠萍, 包珺玮, 樊秀荣, 高海燕, 张艳, 张红萍, 代丞, 孙秀云, 赵晓宇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29-3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03
摘要27)      PDF(pc) (943KB)(11)    收藏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古河套灌区的玉米种植密度及品种,为玉米单产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22—202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开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处理(D1:9.00万株/hm 2、D2:9.75万株/hm 2、D3:10.50万株/hm 2、D4:11.25万株/hm 2、D5:12.00万株/hm 2),品种为副处理(斯泰112、粒隆170、明玉268、金园118),分析不同密度对各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核算。【结果】在5个密度下,斯泰112生殖生长较其他品种早熟3 d;在D3密度下,明玉268株高、穂位高最高,分别为3.18、1.33 cm;在D5密度下,明玉268倒伏率和空秆率均最高,分别为30.40%、14.21%;随着密度的上升各品种穂长逐渐下降,在D1密度下斯泰112、粒隆170、明玉268、金园118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10、21.55、18.75、20.85 cm;各品种穂粗差异不显著( P>0.05)。在D1、D2密度下,斯泰112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4.68、15.01 t/hm 2和27 394、28 017 元/hm 2;在D3、D4密度下,粒隆170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9、17.00 t/hm 2和32 504、32 206 元/hm 2;在D5密度下,金园118产量和纯收入最高为13.13 t/hm 2、23 585 元/hm 2。【结论】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为9.00万和9.75 万株/hm 2时的高产栽培品种为斯泰112、10.50万和11.25 万株/hm 2时为粒隆170、12.00 万株/hm 2时为金园11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已建模型应用性分析
闫六英, 陈琼, 常建忠, 许晶, 张冬梅, 刘化涛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55-6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6
摘要41)      PDF(pc) (1230KB)(11)    收藏
【目的】 验证FOSS-Infratec TM Nova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已建小麦、玉米、高粱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对比仪器中两个检测单元(容重模块TWM检测单元和STM样品传送单元)间小麦、玉米、高粱的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结果,并对STM检测单元中不同光程下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与化学方法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 小麦在STM单元18 mm光程下、玉米在STM单元29 mm光程下样品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值与TWM和化学方法检测值间差异不显著( P>0.05),高粱在STM不同光程下样品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值与化学方法检测值拟合度不高且相关性不一致。【结论】 小麦和玉米已建模型分析性能稳定、结果可靠;高粱模型检测性能较差,需进一步校准或重建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鹰嘴豆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筛选
王丹, 马亚杰, 宋贤鹏, 单永潘, 马艳, 张银宝, 刘军, 王仙, 向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64-7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7
摘要38)      PDF(pc) (773KB)(10)    收藏
【目的】 筛选适宜于鹰嘴豆田土壤处理的安全高效除草剂。【方法】 选择生产上常用的12种除草剂进行田间土壤试验,采用绝对值调查法评价各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并分析试验剂量下各除草剂对鹰嘴豆的安全性。【结果】 各处理对鹰嘴豆田阔叶草均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药后45 d对阔叶草总草的株防效可达93.85%~100%,鲜重防效达87.80%~100%。各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略有差异,其中,330 g/L 二甲戊灵EC、50%乙草胺EC、50%敌草胺WDG、960 g/L 精异丙甲草胺EC和40%砜吡草唑SC处理均可有效封闭禾本科杂草,药后45 d对禾本科总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可达95.19%~100%和99.13%~100%,且对鹰嘴豆安全;42%氟啶草酮SC、65%氨氟乐灵WDG、480 g/L 氟乐灵EC、240 g/L 乙氧氟草醚EC和250 g/L 噁草酮EC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也较好,药后45 d对禾本科总草的株防效可达96.58%~100%,且除240 g/L 乙氧氟草醚EC外,鲜重防效可达88.24%~100%,但对鹰嘴豆生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药害,药害随鹰嘴豆生长可逐渐缓解;50%扑草净WP和51%丙炔氟草胺WDG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封闭禾本科杂草,但持效期均较短,且50%扑草净WP对鹰嘴豆有明显药害。【结论】 从除草效果和对鹰嘴豆的安全性考虑,330 g/L 二甲戊灵EC、50%乙草胺EC、50%敌草胺WDG、960 g/L 精异丙甲草胺EC和40%砜吡草唑SC是适宜于鹰嘴豆田土壤处理的除草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马铃薯黑胫病初侵染来源的研究
黄俊霞, 鲁蓓, 曹梦宇, 何霜霜, 李国强, 高红宇, 仇凯, 邓丰志, 孙彦敏, 阿乐达日喜, 刘丽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72-7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8
摘要47)      PDF(pc) (867KB)(10)    收藏
【目的】 明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黑胫病的初侵染来源,为制定马铃薯黑胫病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马铃薯黑胫病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鉴定、分子鉴定、土壤存活试验,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对重茬地土壤、病地种薯和病残体进行马铃薯黑胫病发生调查,分析验证不同处理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病地收获薯块越冬后作为种薯种植,发病率为40.00%;从埋于土壤越冬后的病残体中分离得到马铃薯黑胫病菌( 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且越冬后将病残体沟施于前茬无病地块再种植无病种薯试验中,发病率为43.33%;在前茬发病地块继续种植无病种薯,发病率为6.67%。未灭菌土壤中病原菌菌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常温下2个月后已不存活,-20 ℃下4个月后不再存活。马铃薯黑胫病菌在病残体中可以越冬存活,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来源;病地土壤带菌与病害发生有关,但游离在耕作土壤中的病菌在自然温度下仅能存活2个月。【结论】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黑胫病的初侵染来源为带病种薯、越冬后病残体,且种薯的带菌量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不同滴灌处理对藜麦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韩云飞, 任永峰, 赵沛义, 杜二小, 赵志媛, 张娜, 刘小月, 张鹏, 苗新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03-11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12
摘要62)      PDF(pc) (1140KB)(10)    收藏
【目的】探究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明确该地区藜麦合理灌溉制度。【方法】试验地点为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W1(苗期+分枝期灌水)、W2(苗期+显穗期灌水)、W3(苗期+灌浆期灌水)、W4(苗期+分枝期+显穗期灌水)、W5(苗期+分枝期+灌浆期灌水)和W6(苗期+显穗期+灌浆期灌水)6个不同滴灌处理,监测藜麦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变化和作物产量效应。【结果】在藜麦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灌浆期W5处理叶面积指数较W1处理增高45.00%。在藜麦开花期,随灌水量增加植株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但一定程度的亏缺灌溉可显著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5处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W1处理显著增高39.04%( P<0.05)。不同滴灌处理下藜麦产量差异显著,W5处理产量最高,为2 245.60 kg/hm 2,相较于W1处理显著提高78.68%( P<0.05)。【结论】在阴山北麓地区,于藜麦苗期、分枝期、灌浆期进行灌溉,灌水总量为1 350 m 3/hm 2时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实现高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基于改进的YOLOv5苹果叶部病害识别研究
赵兴, 邬欢欢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25-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14
摘要74)      PDF(pc) (1757KB)(10)    收藏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模型的病害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对苹果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解决YOLOv5检测模型存在的漏检和误检问题。【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YOLOv5模型,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特征融合方法,有效改善PANet对多尺度特征融合的不良影响,并加入CBAM模块,使网络能更准确地定位和识别苹果叶部病害,建立一种苹果叶部病害检测的算法模型;使用ATCSP模块和自上而下的特征融合方法来增强模型对多尺度疾病的检测效果,并将该模型与SSD、YOLOv4、YOLOv6和YOLOv7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改进的YOLOv5检测算法模型显著提高了苹果叶部病害检测的精度,对比原始算法,精度( P)提升了5.1%,达到90.8%;平均精度均值(mAP)提高了1.2%,达到93.4%;模型大小减少21.4 MB。改进后的YOLOV5算法精度比SSD、YOLOv4、YOLOv6和YOLOv7模型分别高11.3、4.4、4.2、3.6个百分点。【结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YOLOv5苹果叶部病害检测模型,改进后的YOLOv5模型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且模型较小,能够实现对苹果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喷施富硒肥料对糜子农艺性状、产量与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高志军, 朱利华, 王石清, 刘小燕, 燕奕璇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46-5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5
摘要47)      PDF(pc) (794KB)(10)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喷施硒肥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优化该地区富硒糜子生产技术。【方法】 以当地两种主栽糜子品种伊糜11号和伊黍11号为试验材料,在糜子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市售富硒肥料,并对不同硒肥处理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及籽粒硒含量进行方差和互作效应分析。【结果】 喷施硒肥有利于糜子千粒重增加,表现为灌浆期(A0B1)>灌浆期+拔节期(A1B1)>拔节期(A1B0)。在灌浆期+拔节期喷施硒肥后,伊糜11号产量和籽粒硒含量增幅均较伊黍11号大,伊糜11号增产17.85%,产量为6 371.17 kg/hm 2,而伊黍11号增产8.06%,产量为6 142.28 kg/hm 2;在灌浆期+拔节期喷施硒肥后,伊糜1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为1.167 mg/kg,伊黍1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为0.756 mg/kg,且较其他处理相比均极显著增加了糜子籽粒硒含量( P<0.01)。【结论】 喷施硒肥可以增加糜子的产量,灌浆期+拔节期喷施效果最好;伊糜11号更适合搭配硒肥施用,籽粒灌浆期与拔节期都喷施硒肥能够兼顾高产与富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AM真菌与氮交互作用对高粱根系侵染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马英慧, 马英智, 马英杰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31-3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3
摘要70)   HTML2)    PDF(pc) (1159KB)(10)    收藏

【目的】研究AM真菌与氮添加对高粱根系侵染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择最适宜的氮肥和生物菌肥添加量。【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150、30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分别表示为N0、N1、N2),2个AM真菌处理(接菌处理表示为GM、不接菌处理表示为NGM),共6个处理,于高粱灌浆期调查根系侵染情况、测定光合指标。【结果】AM真菌处理和氮处理对高粱根系侵染率、叶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与未接菌处理相比,接菌处理后N0、N1、N2水平下的高粱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0.80%、8.29%、8.78%(P<0.05),净同化速率分别提高8.86%、9.47%、4.03%(P<0.05);N0、N1水平下高粱叶片蒸腾速率分别提高24.85%、16.14%(P<0.05)。接菌处理下,与N0水平相比,N1、N2水平下高粱根系侵染率分别降低35.38%、30.77%(P<0.05),叶片气孔导度分别降低15.96%、19.54%(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添加AM真菌后,高粱根系侵染率与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同化速率、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接种AM真菌和增施氮肥150 kg/hm2为降低高粱根系侵染率、提高光合特性的最佳处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不同香菇菌株生长特性及优良菌株筛选
鲍红春, 吴小燕, 李小雷, 于传宗, 庞杰, 李文彪, 王静, 季祥, 郭芳颖, 孔令江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59-6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7
摘要47)      PDF(pc) (4833KB)(10)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香菇菌株生长特性及菌株间差异性,筛选适宜内蒙古西部地区栽培的优良香菇菌株。【方法】以26个香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观察及拮抗试验的方法,对其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生长适宜温度、菌丝长势及菌株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供试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5 ℃,XG-168、XG-Y、冬香4号、冬香5号菌落边缘完整、菌丝生长速度快、菌落长势强、菌株锁状联合结构较多,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均为3.33 mm/d,菌丝萌发时间均为2 d,菌丝长满时间均为12 d,菌丝长势均较强,菌丝均较浓密。XG-Y与阜平香菇0912、HXG-8L1与庆元香菇、遵化香菇168与平泉香菇168、XG-Y与MXG-1669、XG-12与MXG-1669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宝林2号与其他菌株亲缘关系远。【结论】XG-168、XG-Y、冬香4号、冬香5号菌株生长特性较为突出,可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优质菌株进行栽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郭雪娇, 张婷婷, 梁俊梅, 张君, 张胜, 李虹谕, 安昊, 兰慧青, 侯建伟, 赵旭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26-3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4
摘要72)      PDF(pc) (1119KB)(9)    收藏
【目的】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用效果及适宜替代比例。【方法】试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进行,设100%M(100%有机肥)、75%M(75%有机肥+25%化肥)、50%M(50%有机肥+50%化肥)、25%M(25%有机肥+75%化肥)、NPK(单施化肥,N 210 kg/hm 2、P 2O 5 120 kg/hm 2、K 2O 180 kg/hm 2)、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8个处理,分析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下,25%M处理马铃薯产量、大薯产量、小薯产量和单株薯个数最高,分别为31 812、18 250、13.56 kg/hm 2 和7.90,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3.14%、2.22%、4.39%和23.82%;25%M处理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施入有机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肥料利用率,50%M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3.94%;25%M处理的磷肥、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7.57%、60.95%;25%M处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35.86%、38.98%和25.00%;25%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25.81 kg/(hm 2·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结论】25%M处理(25%有机肥+75%化肥)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是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适宜的施肥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干旱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李保成, 康文钦, 任永峰, 张德健, 李娟, 张向前, 赵志媛, 韩云飞, 张乐, 伞薪潼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40-5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4
摘要99)   HTML1)    PDF(pc) (946KB)(9)    收藏

【目的】明确干旱环境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评价抗旱性。【方法】对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和产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抗旱度量值(D),并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马铃薯品种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产量较正常灌水处理有所降低、SPAD值有所上升;大丰10号和希森6号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灌水处理差异不显著或降幅较小,鲁引1号、大丰9号和冀张薯12号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处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品种间植株各指标差异明显,希森6号株高和茎粗表现最佳,分别为64.20 cm 和12.63 mm;鲁引1号株高最低,为49.53 cm;冀张薯12号茎粗最小,为10.13 mm;华颂7号SPAD值最高,为53.03;冀张薯12号SPAD值最小,为39.73。干旱胁迫处理下,大丰10号在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和产量方面表现最佳,分别为1.88、170.80 g/株、0.12、34 750 kg/hm2;冀张薯12号的叶面积指数、根冠比和产量表现最差,分别为0.94、0.08、18 750 kg/hm2;大丰9号干物质积累量最小,为121.78 g/株。干旱胁迫处理下,大丰10号和希森6号抗旱指数较高,分别为0.986和0.756。对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共得到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57.807%,特征值为5.203;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20.281%,特征值为1.825。干旱胁迫处理下,大丰10号的综合抗旱度量值最大,为1.000。【结论】根据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和产量表现以及综合抗旱度量值大小,大丰10号抗旱性较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苗前补灌对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谷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吴遥, 高日平, 蔡琳琳, 黄哲帆, 陈翛, 门靖宇, 赵沛义, 潘志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51-6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5
摘要1109)   HTML2)    PDF(pc) (1447KB)(9)    收藏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种植的优良谷子品种。【方法】以8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苗前补灌与水分亏缺2个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谷子品种生长特征及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苗前补灌可显著影响谷子品种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与水分亏缺处理相比,金苗K1的出苗率提高最高(6.56%),其次为张杂谷13号(提高4.44%);金苗K1和张杂谷13号的株高表现较好,分别为30.5、30.3 cm,提高了15.21%、6.27%,均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P<0.05);张杂谷13号的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表现较好,分别为5.45 mm、0.598 g,提高了12.60%、5.65%,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次为金苗K1,分别提高了16.56%、4.98%。水分亏缺处理下,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叶面积指数受干旱影响较小,分别为0.94、0.83;张杂谷13号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最高,为51.18。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气孔导度在2个处理下均表现较好,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苗前补灌处理较水分亏缺处理分别提高了4.45%和4.36%;冀谷168和金苗K1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张杂谷13号在水分亏缺处理下表现最好,为33.18 μmol/(m2·s),较苗前补灌仅降低了1.99%;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蒸腾速率均表现较好,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苗前补灌处理较水分亏缺处理分别提高了4.39%和3.79%。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水分利用效率在2个处理下均表现较好,水分亏缺导致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1%、7%。【结论】张杂谷13号、金苗K1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谷子抗旱保苗优势品种推广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光谱成像技术在玉米种子质量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靖相柱, 孙霞, 郭业民, 赵文苹, 郭榛, 桑茂盛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93-10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10
摘要68)   HTML1)    PDF(pc) (1407KB)(8)    收藏

应用传统检测技术检测种子质量难以满足快速、无损、高效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获取被测物的光谱信息和图像信息,具有快速、无损害、高效率等优点,目前该方法应用到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的各个方面。文章介绍了光谱成像技术原理,归纳了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流程中的玉米种子状态、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光谱数据特征波长提取方法、建模分析方法和模型评价指标,并总结了光谱成像技术在玉米种子活力、水分、病害、品质与产地等方面检测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光谱成像技术在玉米种子质量检测中存在的数据处理效率低、模型准确率低等问题,从研究系统化、融合新算法等方面展望了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玉米种子无损检测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研究动态、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
袁合涛, 梁旬, 殷兆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26-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4
摘要37)      PDF(pc) (1462KB)(8)    收藏
【目的】 系统呈现我国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动态、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 CiteSpace6.2 R4计量分析软件,对2001年1月17日—2023年7月15日我国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动态、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2001—2023年我国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增长期、高质量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发文量排名前5的学科领域为农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基础科学、科学研究管理、信息经济,体现了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业态;发文量排名第一的作者是姜长云(6篇);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发文量的主体,各发文作者及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但合作比较松散;第一高频关键词是创新驱动,频次为87;#0创新驱动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个聚类;从关键词突现来看,突现强度最高的前五个关键词为乡村振兴(2.44)、智慧农业(1.92)、创新驱动(1.91)、产业化(1.86)和转型升级(1.76);#0创新驱动从2001年持续到2023年,其研究热度最高、交叉线最多。【结论】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中央一号文件、现代农业是当前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的热点,在乡村振兴、智慧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化,未来趋势将会更加注重产业融合、数字农业、农业数智化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农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张向前, 师晶晶, 戎美仁, 路战远, 任永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孟天天, 郝楠森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07-11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2
摘要32)      PDF(pc) (918KB)(8)    收藏
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翻耕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速了该地区农田风蚀退化、质量下降和产能降低,因此,减少土壤风蚀、提升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生态区传统翻耕、长期免耕、合理轮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论述了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核心技术的内容及其对土壤风蚀、蓄水保墒、作物生长与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微立垡覆盖是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地冬春季风蚀防控的关键技术和途径。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大面积应用效果显著,破解了长期以来翻耕农田裸露风蚀重、水土流失损失大导致农田逐步退化的科技难题,为大兴安岭沿麓及其生态类型相似区翻耕农田风蚀防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沙棘果实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熊青山, 卫丁一, 温娅娅, 陈清, 刘连荣, 龙春宏, 韩超, 戴小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57-6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06
摘要33)      PDF(pc) (873KB)(7)    收藏
沙棘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种植,果实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糖类、维生素等,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肿瘤、皮肤保健等作用。作为药食同源类植物,沙棘果实被应用于食品、医药、农、牧等行业。文章概述了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旨在为沙棘果实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