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燕麦生物碱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唐娅茹, 王力伟, 安江红, 何江峰, 刘永斌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37-5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5
摘要100)      PDF(pc) (1689KB)(136)    收藏
燕麦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蛋白质、脂类、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燕麦生物碱是一种只存在于燕麦中的化合物。文章主要介绍了燕麦生物碱的命名、分类、提取方法、合成、含量提升、构效与抗氧化活性、生物利用度、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对燕麦生物碱在食品健康与临床医学中的功能价值以及燕麦生物碱化学合成过程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燕麦生物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安徽省稻茬小麦产量差异解析
赵莉, 何贤芳, 邓骋, 汪建来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1-1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01
摘要850)      PDF(pc) (1105KB)(127)    收藏
【目的】定量化解析安徽省稻茬小麦产量层次差异,明确稻茬小麦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空间。【方法】2017—2020年,在安徽省沿淮、江淮、沿江稻茬小麦区分别设置超高产(SH)、高产高效(HH)、农户(FP)和基础地力(ISP)4种种植模式以及一级产量差(FP-ISP)、二级产量差(HH-FP)、三级产量差(SH-HH)3个差异级别,调查小麦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实收测产。【结果】安徽省沿淮、江淮、沿江稻茬小麦一级产量差(FP-ISP)最大,平均为3 009.6 kg/hm 2;二级产量差(HH-FP)和三级产量差(SH-HH)分别为768.5和758.0 kg/hm 2。不同稻茬小麦区产量差异不同,一级产量差从北到南逐渐变小,二级产量差从北到南略增,三级产量差北部略高于南部。年度间各级产量差差异较大。缩小一级产量差的有效途径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经济系数、拔节期叶面积指数的提升;缩小二级产量差的有效途径为穗粒数、生物产量、开花期干物质的提升;缩小三级产量差的有效途径为有效穗数、经济系数的提升。库数量、库体积、越冬期与拔节期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稻茬小麦产量极显著正相关( P<0.01)。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积温利用效率随着产量的提高而增加。【结论】增加籽粒库数量、扩大库容、提高籽粒库质量是缩小安徽省稻茬小麦产量差和提升产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公园绿地园林植物调查分析
谢腾霄, 唐世斌, 黄婷, 李健玲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80-8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9
摘要80)      PDF(pc) (895KB)(122)    收藏
【目的】了解玉林市玉州区公园绿地园林植物资源和应用现状。【方法】对玉林市玉州区的10个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园林植物物种资源和应用情况。【结果】玉林市玉州区公园绿地共有园林植物76科177属261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252种(包含双子叶植物169种、单子叶植物83种),园林植物优势科为棕榈科、桑科、竹亚科、大戟科、苏木科和桃金娘科。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种数为105种、84种、4种和68种;木本植物以常绿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水生、湿生植物共19种。观花、观叶、观果、观干和芳香植物种数为177种、147种、83种、22种和23种。【结论】玉林市玉州区园林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园林植物优势科主要以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植物为主。常绿树种应用广泛,园林植物以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时序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地表覆盖物多维光谱特征分析——以新疆阿拉尔市垦区为例
卢吉瑞, 陈万基, 赵阳, 张仁凤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2): 116-12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2.14
摘要83)      PDF(pc) (1992KB)(87)    收藏
【目的】分析新疆南部主要农作物光谱特征,为该地区大范围农作物的识别监测、精准提取等提供便捷。【方法】基于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对新疆南部阿拉尔市垦区地表覆盖物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端元光谱特征分析提取信息,构建二维(波长-反射率)光谱空间模型和三维(时相-波长-反射率)光谱空间模型,分析垦区4—10月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的光谱特征。【结果】根据不同时相相同区域的光谱曲线特征判断出了垦区农田所种植农作物的缓苗期、旺盛期、结果期等生长周期;通过计算地表覆盖物光谱曲线平均值,构建了平均光谱曲线,反映出其在特定时间段内总体反射率特点,棉花整体反射率高于玉米和枣树,红外波段区间水稻的吸收能力明显较强,沙地、水体光谱曲线趋于平滑稳定;以时间为基础,最大值光谱反射率曲线可突出农作物的特性,棉花反射率较高,玉米反射率偏低,水稻反射率相对稳定。在植被生长周期内单个时间点的光谱反射率切面曲线均遵循植被光谱曲线特征,可见光区间为波谷,波峰出现在近红外区间,棉花、枣树、玉米和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在三维光谱空间模型中,波谱曲面整体趋势相似;沙地、水体整体反射率不高,多集中于25%以下,其光谱反射曲线各具特点。【结论】新疆南部阿拉尔市垦区的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内,不同波长所对应的反射率不同;在植被缓苗期可见光波段对光的吸收能力均偏弱,反射率较高;在植被旺盛期可见光波段对光的吸收能力均偏强,反射率较低。沙地较农作物反射率相对稳定,水体反射率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且数值不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内蒙古玉米宜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
石海波, 梁红伟, 张静, 杨景渊, 韩平安, 刘志雄, 冯勇, 苏二虎, 张来厚, 赵瑞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1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1
摘要2665)      PDF(pc) (1269KB)(79)    收藏
【目的】 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为内蒙古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评价、选择和适时收获提供依据,为品种选育指明方向。【方法】 以极早熟到晚熟6个熟期组代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6个生态区同步进行机械粒收性状研究,于生理成熟期,生理成熟后10、20、30 d,测定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籽粒含水率和植株倒伏倒折率,并选择适宜各生态区条件、机械粒收性状优良的品种鉴选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结果】 玉米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与出苗至收获、吐丝至收获、成熟至收获的时间和积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且相关性依次增强。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基础含水率、日均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籽粒脱水速率( y)与基础含水率( x 1)、日均温( x 2)回归方程为 y=-0.523 318+0.022 732 x 1+0.025 422 x 2, R 2=0.419 2, P<0.01。玉米总产量损失率、落穗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落粒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相关性不显著( P>0.05),玉米植株倒伏倒折率与株高、穗位高、穗位株高比、茎粗、茎粗株高比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P>0.05)。确立了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的主次指标,涵盖3个层次,55个指标。【结论】 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兼顾了各大生态区共性和区域个性,指标量化、易操作,其中籽粒破损率指标点明了玉米机械粒收过程中的不可见损失,对产量损失的评估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腐殖酸添加对土壤中重金属释放特征的影响
陈晨, 红梅, 施和平, 兰天, 谢世程, 周瑞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12-2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02
摘要144)      PDF(pc) (1368KB)(60)    收藏
【目的】探究内蒙古西部尾矿周边土壤重金属释放规律。【方法】采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某尾矿周边土壤,通过淋溶试验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As和Pb的淋溶释放特征,设置0(CK)、1%、2%和3% 4个腐殖酸添加处理,使用土柱淋溶装置开展重金属淋出动力学试验,并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的Elovich方程、双常数速率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腐殖酸添加可使4种重金属在土壤中有机结合态含量比CK增加0.78%~86.83%。淋溶时间达72 h时,4种重金属淋溶量均大量释放,之后随着淋溶液时间的增加重金属释放量缓慢增加。4种重金属累积释放量依次为Cu>As>Zn>Pb。当土壤中腐殖酸添加量为3%时,重金属Cu和As显著( P<0.05)低于CK 16.85% 和5.41%。修正的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重金属Cu、As和Pb的释放过程,双常数速率方程可较好地模拟重金属Zn的释放过程。【结论】腐殖酸添加可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降低重金属的淋出量和在迁移转化时带来污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秸秆深翻还田对盐碱化土壤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张皓, 高聚林, 于晓芳, 马达灵, 胡树平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1): 1-1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1.01
摘要1067)      PDF(pc) (1490KB)(54)    收藏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深翻还田下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明确耕作方式对不同程度盐碱化农田改良和玉米生长的影响。【方法】2021—2022年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化土地上设置农户浅旋不还田(CK)和秸秆深翻还田(DPR)两种耕作方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迪卡159和九圣禾257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玉米根系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DPR土壤容重降低,含水量升高,碱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 P<0.05),土壤全盐量、pH值分别降低5.48%~48.98%和1.25%~13.71%;DPR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 P<0.05),轻度盐碱化土壤玉米根系指标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62.13%、62.99%、26.46%和69.67%;玉米产量较CK提高14.08%~33.61%,中度盐碱化土壤的增幅最大。【结论】秸秆深翻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全盐量、pH值。随着全盐量的降低,玉米根长、根体积显著增加,从而增加根表面积,提高了玉米植株利用土壤养分的能力,最终使产量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范雅芳, 陈文晋, 孔庆全, 贺小勇, 刘剑, 刘雅娜, 高学峰, 郭建兵, 郭文绪, 张国雄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1
摘要106)      PDF(pc) (929KB)(52)    收藏
【目的】明确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以蒙蚕1号和蒙蚕2号蚕豆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D1(9 万株/hm 2)、D2(12 万株/hm 2)、D3(15 万株/hm 2)、D4(18 万株/hm 2)、D5(21 万株/hm 2)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蚕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总分枝数和单株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蚕豆的主要产量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表现为:D4>D3>D5>D2>D1。D4处理下,蒙蚕1号和蒙蚕2号产量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2 089.74﹑2 210.66 kg/hm 2,2023年分别为2 152.15﹑2 249.66 kg/hm 2;蒙蚕1号和蒙蚕2号纯收入也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13 439.76﹑14 478.16元/hm 2,2023年分别为13 947.97﹑14 739.54元/hm 2。【结论】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18 万株/hm 2,在该密度下蚕豆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旱地不同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分析
赵丽, 范铭元, 谢广明, 陆靖英, 张琪, 孙孝静, 郭虹霞, 邓妍, 王创云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11-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2
摘要1102)   HTML3)    PDF(pc) (1132KB)(50)    收藏

【目的】筛选适宜山西省种植的旱地春玉米品种。【方法】2020—2021年,在晋中市寿阳县朝阳镇和榆次区东阳镇两个试验基地,分别选择长势良好且产量较高的4个春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春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进行比较,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寿阳县朝阳镇试验基地,大丰30和迪卡159农艺性状优良,光合特性强,叶片和穗部干物质积累量高、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小,平均产量较太育9号(CK)分别增加3.59%和1.70%。在榆次区东阳镇试验基地,在生育前期大丰30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晋单86,生育后期两者差异不明显;与金博士806(CK)相比,大丰30和晋单86的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13 %和3.69%。春玉米产量与秃尖长呈负相关,与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结论】大丰30、迪卡159和晋单86适宜在山西省旱地春玉米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蒙古黄芪生物量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栗瑞红, 李红霞, 李长胜, 刘培京, 王飞, 顾扬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50-5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07
摘要112)   HTML0)    PDF(pc) (2031KB)(48)    收藏

【目的】明确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蒙古黄芪生物量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为试验材料,设ETS复合菌剂(ETS)、多维特抗菌剂(DWTK)、多功能维生素菌剂(WSS)、空白对照(CK)4个处理,测定蒙古黄芪生物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DWTK处理对蒙古黄芪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其中,地上部生物量较CK提高17.5%、根部生物量较CK提高18.4%。3种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真菌区系的改善效果明显,其中,DWTK处理的土壤真菌OTU数量远高于CK和WSS处理,且真菌类群更加丰富;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DWTK处理病原真菌Fusarium丰度显著降低,真菌Gibberella丰度显著提高。【结论】多维特抗菌剂可以有效改善蒙古黄芪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减少病原真菌数量,提高真菌数量;有利于提高连作蒙古黄芪的抗病性,增加蒙古黄芪生物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CRISPR/Cas9技术创建甜菜 BvCENH3基因突变体的研究
韩平安, 唐宽刚, 常悦, 孙瑞芬, 王良, 张自强, 付增娟, 赵尚敏, 吴新荣, 李晓东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2): 1-1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2.01
摘要753)      PDF(pc) (1023KB)(45)    收藏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甜菜 BvCENH3基因进行编辑,建立甜菜高效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方法】以 BvCENH3为编辑目标,设计双靶标构建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甜菜叶柄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转基因植株突变情况,通过微滴数字PCR技术筛选低拷贝编辑植株。【结果】获得82株甜菜转基因植株,其中40株被成功编辑,编辑效率为48.78%,靶标1效率优于靶标2。突变类型有单碱基替换(T→G、A→C)、碱基缺失(TC、TCTC缺失)等5种。筛选出23株低拷贝编辑植株, BvCENH3插入拷贝数为1.1~1.9。【结论】成功对甜菜 BvCENH3进行定点编辑,获得40株 BvCENH3基因突变体。初步创建了甜菜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为甜菜单倍育种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及其与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何贤芳, 董旭, 赵莉, 都斌斌, 卢茂昂, 邓骋, 汪建来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1
摘要1146)   HTML29)    PDF(pc) (947KB)(44)    收藏

【目的】探明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的影响,为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65份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籽粒中DON、3A-DON(3-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15-acetyldeoxynivalenol)含量,分析不同DON含量下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TW)的差异。【结果】65份小麦品种籽粒的FDK为0.20%~7.80%、DON含量为0.11~4.26 mg/kg、容重为703.00~791.70 g/L。FDK与DON、3A-DON、15A-DON和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0.549、0.529和0.52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54。籽粒中DON、3A-DON、15A-DON与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11、0.899;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0.504、-0.481。从不同品种来源看,籽粒中DON积累量表现为江苏(1.51 mg/kg)<安徽(2.06 mg/kg)<河南(2.75 mg/kg)<山东(2.98 mg/kg);3A-DON含量表现为江苏(0.047 mg/kg)<安徽(0.075 mg/kg)<山东(0.111 mg/kg)<河南(0.113 mg/kg);15A-DON表现为江苏(0.059 mg/kg)<安徽(0.090 mg/kg)<山东(0.132 mg/kg)<河南(0.141 mg/kg);DON-Total表现为江苏(1.61 mg/kg)<安徽(2.23 mg/kg)<河南(3.00 mg/kg)<山东(3.23 mg/kg)。小麦籽粒中DON≤2 mg/kg的品种数及占比表现为安徽(18个,64.29%)>江苏(13个,61.90%)>山东(2个,22.22%)>河南(1个,14.29%);容重均值表现为江苏(758.57 g/L)>安徽(751.90 g/L)>河南(739.71 g/L)>山东(735.27 g/L)。从不同品种特性看,筛选出8个DON≤2 mg/kg且容重≥770.00 g/L的小麦品种,其中,半冬性品种7个,分别为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春性品种1个,为国红6号。【结论】65份小麦品种籽粒FDK、DON含量和容重差异较大;随着FDK的增大,籽粒中3A-DON、15A-DON及DON-Total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平均容重下降。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国红6号抗赤霉病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邱贵兰, 李燕, 李红梅, 罗曦, 马孝玲, 何立群, 胡美琳, 赵后娟, 杜林, 吴元奇, 唐海涛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9-2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3
摘要191)   HTML12)    PDF(pc) (552KB)(43)    收藏

引进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由于玉米种质对日长和光周期的响应存在差异,阻碍了温带、热带、亚热带不同纬度地区之间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近年来,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不断得到研究并被克隆出来,但对其光周期调控网络、分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综述了玉米光周期敏感性遗传特征、光周期相关基因定位,并以拟南芥和水稻为参考,对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玉米光周期途径调控网络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玉米矮秆基因及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唐兰, 吴元奇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23-3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2
摘要940)   HTML3)    PDF(pc) (853KB)(43)    收藏

株高是玉米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与产量密切相关,影响着植物光合利用率、抗倒伏性、收获指数等。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改变玉米的节间长度和数目,从而调节玉米高度达到矮化的效果。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控制玉米株高的QTL/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进展以及激素(GA3、IAA、BR)调控下矮化突变体的形成,以期为玉米育种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不同施肥处理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彪, 赵沛义, 任永峰, 张鹏, 高宏艳, 韩云飞, 杜二小, 罗素菊, 王宣茗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34-4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5
摘要250)   HTML10)    PDF(pc) (1060KB)(41)    收藏

【目的】通过对谷子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寻找最优施肥处理,为推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小杂粮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地位于准格尔旗沙圪堵镇,选用金苗K1为试验品种,设置施用磷钾化肥(PK,空白)、氮磷钾化肥(NPK,对照)、羊粪替代总施氮量20%(N+SM)、生物有机肥替代总施氮量20%(N+BM)、缓释复合肥替代总施氮量20%(N+HM)5个施肥处理,采用膜侧播种方式,分析谷子叶面积和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及产量的差异。【结果】N+BM处理金苗K1叶面积在拔节期后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规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N+BM处理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7.5 μmol/(m2·s);各处理蒸腾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12:00—14:00;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V”字形变化趋势,N+BM处理胞间CO2浓度最低,为39.2 mmol/(m2·s);各处理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同,最低值均出现在12:00—14:00,在12:00时N+BM处理气孔导度比NPK处理低33.3%。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孔导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BM处理籽粒产量达到了5 122 kg/hm2,较NPK处理提高16.2%。【结论】生物有机肥替代总施氮量20%可以提高谷子后期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能力,增加产量,是鄂尔多斯市适宜的施肥方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耕作方式和灌水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郑美, 且天真, 路战远, 那顺勿日图, 李娟, 张向前, 程玉臣, 张德健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01
摘要148)   HTML13)    PDF(pc) (897KB)(40)    收藏

【目的】探究耕作方式、灌水量及其互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赤峰市,选取耕作方式和灌水量两个因素,耕作方式设置旋耕秸秆还田常规播种(XG)、秸秆还田免耕播种(MG)、传统翻耕播种(CT)、深松秸秆还田播种(SS)4种方式,灌水量设置900、1 350、1 800、2 250、2 700 m3/hm2 5个水平,测定小麦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性状及籽粒产量等指标,并对各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MG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率最高,平均出苗率为96.55%。除CT外,XG、MG、SS耕作方式下小麦成熟期株高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高,最高值分别为93.52、95.67、94.00 cm。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均有影响,不同灌水量处理小麦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P<0.05)。不同耕作方式下5个灌水量水平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有差异,MG耕作方式下小麦产量高于其他耕作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灌水量2 700 m3/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8 152.63 kg/hm2,其次是灌水量2 250 m3/hm2处理,产量为6 493.55 kg/hm2。【结论】赤峰市的小麦种植可以采用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结合灌水量1 350~2 250 m3/hm2,可达到节水和有效提高产量的目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99份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郭呈宇, 伊风艳, 房永雨, 史志丹, 刘芳, 赵和平, 丁海君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1-1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1
摘要1623)   HTML6)    PDF(pc) (1197KB)(39)    收藏

【目的】鉴定不同类型大麦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为育种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对9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幼苗习性、叶片姿势、株型、棱型、芒型、芒性、皮/裸性、籽粒颜色8个质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运用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株高、生育期、分蘖数、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10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8个质量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10个数量性状变异幅度为9.08%~43.16%,其中,主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高、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99份大麦的多个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聚类分析将种质资源群体分为4类:第Ⅰ类15份材料,特点为高秆、主穗长、生育期长;第Ⅱ类56份材料,特点为矮秆、单株穗数多、分蘖数多、主穗长;第Ⅲ类26份材料,特点为主穗粒重高、主穗粒数多、千粒重低;第Ⅳ类2份材料,特点为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高、千粒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2.39%。【结论】9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18个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可分为4个类群,可依据类群特点供育种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玉米须生物活性成分、功效与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何子涵, 吴星霖, 向志宇, 白光红, 王洋, 李松壕, 杜振华, 孜比尔尼沙·赛买提, 戴小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96-10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12
摘要127)   HTML2)    PDF(pc) (1047KB)(37)    收藏

玉米须是禾本科植物玉米雌花的干燥花丝和柱头,含有黄酮、多糖、皂苷、甾醇、有机酸等多种功能性成分。玉米须作为我国的传统草药,多用于治疗水肿、膀胱炎、痛风、肾结石、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文章对玉米须的生物活性成分、功效和有效成分提取方法进行综述,并对玉米须生物活性成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后续深入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盐和干旱胁迫对沙葱种子萌发的影响
魏鹏超, 曹镇宇, 杨忠仁, 张凤兰, 韩旭, 周岩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10-1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02
摘要182)   HTML5)    PDF(pc) (887KB)(36)    收藏

【目的】探究盐和干旱胁迫对沙葱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沙葱人工栽培和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沙葱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 Na2SO4混合的中性盐溶液和PEG-6000溶液分别模拟盐和干旱胁迫,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通过相对发芽率与各处理浓度建立的函数方程确定其种子的耐受性。【结果】随着盐和干旱胁迫的增强,沙葱种子的萌发指标均逐渐下降,初始萌发时间延迟。当盐浓度为75 mmol/L和150 mmol/L时,种子萌发时间分别延迟至第3天和第5天,其发芽率分别下降到23.33%和12.66%;当PEG-6000浓度为15%和20%时,种子萌发时间分别延迟至第3天和第4天,其发芽率分别下降到38.66%和25.33%。沙葱种子耐盐和耐旱半致死渗透势分别为-0.20 MPa和-3.80 MPa,耐盐和耐旱极限渗透势分别为-0.60 MPa和-7.38 MPa。【结论】轻度干旱环境并未明显抑制沙葱种子的萌发,其耐旱极限渗透势为-7.38 MPa;低渗盐溶液显著抑制沙葱种子的萌发,其耐盐极限渗透势为-0.60 MPa。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垂直分布研究进展
潘丽杰, 张宝林, 李瑞鑫, 牛潘婷, 郭建鹏, 斯琴高娃, 何美玲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28-3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4
摘要129)   HTML4)    PDF(pc) (1110KB)(35)    收藏

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用于表征作物生长状态、氮素营养和健康程度,是作物长势评价和生产潜力评估的有效指标。文章归纳总结了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垂直分布的研究方法、垂直分布特征、垂直分布规律成因,以期为探索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垂直分布研究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化肥减施对设施西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孟佳丽, 沈虹, 吴绍军, 杨年福, 余翔, 张黎杰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84-9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11
摘要86)      PDF(pc) (637KB)(34)    收藏
【目的】研究化肥减施对设施西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寻求最优施肥方案。【方法】以迁丽4号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施肥(CK)、化肥减施10%(T1处理)、化肥减施20%(T2处理)、化肥减施30%(T3处理)、化肥减施40%(T4处理)5种肥料梯度,在西瓜生长期调查植株伸蔓天数、授粉天数、坐果节位等生长指标,果实成熟后测量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皮厚度、糖度等品质指标以及产量。【结果】T3处理西瓜授粉天数为65.67 d,与CK相比差异显著( P<0.05)。T1处理边糖含量为9.40%。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降低,西瓜糖度呈现降低趋势;T2处理中心糖含量较CK显著( P<0.05)减少;T4处理边糖含量降至7.87%,与CK相比差异显著( P<0.05)。化肥减施使西瓜果皮厚度较CK降低。T1处理西瓜产量最高,为39.98 t/hm 2;T4处理西瓜产量最低,为33.49 t/hm 2;各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 P>0.05)。肥料因素与果皮厚度、边糖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59。肥料施用量越高,果皮越厚、边糖含量越高。【结论】在不影响西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条件下,可适当降低基肥中化肥的施用量,可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综合考虑设施西瓜生长指标、果实品质指标和产量,采用化肥减施10%(基施硫酸钾复合肥675 kg/hm 2)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研究进展分析
金青婷, 黄红星, 江顺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122-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15
摘要64)   HTML3)    PDF(pc) (2268KB)(34)    收藏

【目的】掌握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的研究进展。【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文献为数据源,采用统计分析和文献计量法,从文献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研究学者和研究热点的角度,分析2000—2022年农作物病虫害识别领域的研究情况。【结果】检索得到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相关英文文献2 214篇,2014年以后发文量持续增加,2014—2022年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85.0%;检索得到中文文献2 390篇,2000—2012年发文量稳步增长,2013年后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美国占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研究总发文量的41.3%;在合作交流上,中国与美国及一些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的研究合作都较为密切。英文文献发文量最高的发文机构为中国科学院(90篇),中文文献发文量最高的发文机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7篇)。HUANG Wenjiang(黄文江)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显著的研究成果(45篇)。国外农作物病虫害识别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为识别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获取;国内研究热点先后经历了由人工识别到专家系统,再到模型优化的转变。【结论】目前国内外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研究势头依然强劲,研究重点各有侧重;国外在模型优化、数据获取方法上有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但仍能挖掘出很大发展空间;国内智能化识别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未来深度学习新算法的应用可能成为农作物病虫害识别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王晓妍, 谭学想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120-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15
摘要111)      PDF(pc) (1629KB)(33)    收藏
【目的】明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热点、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获取2017年10月30日—2023年4月30日中文核心文献254篇、外文文献46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软件从发文趋势、关键词词频、关键词聚类3个方面分析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热点,基于关键词突现进行趋势分析研究。【结果】2017—2023年,中、外文文献发文量逐年提高,二者的差距呈“先扩大、再缩小”的趋势;中、外文文献关键词最高词频分别是“高质量发展”(124次)和“Performance(绩效)”(12次),中心度最高分别是“农业”(0.77)和“System(系统)”(0.33)、“Agriculture(农业)”(0.33);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包含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等11个聚类,外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包含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绿色全要素生产率)、Consumption upgrading(消费升级)、EKC model(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等11个聚类。中文文献研究热点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现状、评价主体及影响因素研究,内涵阐释和现状分析已达成共识,即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但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发展不均衡;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绿色发展、效应及作用机理。关键词突现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注度逐年上升。【结论】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热度逐步提升,集中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阐释、现状、评价主体及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在部分领域已达成一致结论,而探究数字经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应是未来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辣椒种质资源对疫霉病的抗病性评价及杀菌剂敏感性分析
孙平平, 李正男, 刘欣, 张磊, 王永, 付崇毅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67-7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0
摘要303)   HTML8)    PDF(pc) (797KB)(32)    收藏

【目的】评价辣椒种质资源对疫霉病的抗性水平,分析常见化学药剂对辣椒疫霉病的室内毒力,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灌根接种法接种,并对28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辣椒疫霉菌抗病性评价,然后以Phytophthora capsici S90为供试病原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其对市场上1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不同辣椒种质资源的抗疫霉病能力差异显著,病情指数在0~100,其中,C164、C186、C167、C189、北星1号和北星6号的病情指数为0,表现为高抗,占资源总数的21.43%;中抗和高度感病的材料分别为1份和21份,分别占资源总数的3.57%和75.00%。16种杀菌剂中,32%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悬浮剂对P. capsici S90的抑制活性最高,其EC50值为6.935 0 mg/L;异菌脲、多菌灵、腈菌唑、乙蒜素和吡唑醚菌酯的EC50值为21.504 7~93.587 8 mg/L;其余杀菌剂的EC50值均大于100 mg/L,其中,氟菌·肟菌酯和氯溴异氰尿酸对P. capsici S90无抑制效果。【结论】供试辣椒种质资源中共有6份辣椒疫霉病的高抗品种;供试16份杀菌剂中,32%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悬浮剂对P. capsici S90的抑制活性最高,异菌脲、多菌灵、腈菌唑、乙蒜素和吡唑醚菌酯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可用于辣椒疫霉病的防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细蒙, 黄茜, 郑慧欣, 金慧羚, 黄欣阳, 孟信刚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1): 85-9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1.10
摘要88)      PDF(pc) (839KB)(32)    收藏
随着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近年来,高分辨质谱技术发展迅速,因其较高的分辨率和质量精确度,已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文章概括了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发展特点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综述了近5年来高分辨质谱技术在食品和环境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农药残留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海陆杂交棉与海海杂交棉主要性状比较分析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22-2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03
摘要127)      PDF(pc) (554KB)(32)    收藏
【目的】了解海陆杂交棉与海海杂交棉的杂种优势,为机采杂交长绒棉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长果枝、零式果枝海岛棉以及早熟高产抗虫的长果枝陆地棉品种(品系)为亲本,配制海陆杂交棉与海海杂交棉新组合,比较亲本及杂交棉的植株性状、棉铃性状及纤维品质。【结果】海海杂交棉的株型紧凑、棉铃较小、衣分较低、不孕籽率低、纤维品质优异,3个海海杂交棉纤维的平均长度达36.0 mm,比强度为45.9 cN/tex,马克隆值为3.5;海陆杂交棉的株型呈松散塔形,棉铃较大,衣分较高,不孕籽率较高,其中WT114×新海51号、WT117×新海63号纤维品质达到了长绒棉品质标准。【结论】海海棉杂交可选育出超级长绒棉品种(品系);海陆杂交棉只要组配得当,品种(品系)纤维品质也可以达到长绒棉水平;海陆杂交棉适宜大面积机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适宜阴山北麓种植的大豆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孙影, 王凤梧, 戴桂香, 郑成忠, 梅雪, 张子臻, 王千军, 徐振朋, 黄文娟, 叶录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29-3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04
摘要1128)      PDF(pc) (798KB)(31)    收藏
【目的】筛选适宜阴山北麓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大豆品种。【方法】对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20个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其产量和品质性状,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大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聚类分析表明,20个品种可分为3类,第1类(蒙豆50、登科5号、蒙豆49、登科1号、蒙豆58、蒙豆912、蒙豆57、蒙豆42、蒙豆1137、蒙豆43和蒙豆160)综合表现出产量高、脂肪含量高的特点,即高产优质;第2类(蒙豆53、蒙豆54、蒙豆343、蒙豆46、蒙豆48、蒙豆15、内豆4号)产量低,品质适中;第3类(东农690)产量较高,脂肪含量低。主成分分析表明,产量因子和籽粒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45.298%和41.496%;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总粒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脂肪含量和百粒重的贡献较大。【结论】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名和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品种生育期和抗性等综合因素,筛选出蒙豆50、蒙豆43、蒙豆1137、登科5号、蒙豆42、蒙豆58、蒙豆49和登科1号这8个综合性能较好的大豆品种,适宜在阴山北麓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裸燕麦新品种(品系)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与适应性综合评价
郑成忠, 徐振朋, 张子臻, 王千军, 梅雪, 孙影, 王凤梧, 叶录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2): 12-2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2.02
摘要840)      PDF(pc) (981KB)(31)    收藏
【目的】筛选适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栽培的裸燕麦品种(品系),为该地区的燕麦引种、品种选育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全国新选育出的12个裸燕麦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燕麦品种(品系)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参试的12个裸燕麦品种(品系)均能在当地正常成熟。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品系)有:201229-1-2、张莜8号、坝莜18号,坝莜18号在株高(136.10 cm)、主穗长(22.03 cm)、穗粒重(2.94 g)、分蘖数(3.58个)、千粒重(30.14 g)上表现较好;201229-1-2在分蘖数(4.20个)、小穗数(35.73个)、穗粒重(2.06 g)上表现较好;张莜8号在千粒重(30.14 g)上表现较好。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品系)有坝莜18号、201229-1-2、白燕16号,分别为3 250.05、3 330.00、3 157.80 kg/hm 2。品质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品系)有张莜9号(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6.57%)、晋燕18号(β-葡聚糖含量最高,为5.00%)、魏都莜5号(淀粉含量最高,为61.98%)、201229-1-2(粗脂肪含量和籽粒容重最高,分别为5.51%、709.00 g/L)。主成分分析评价表明,坝莜18号、白燕16号、张莜8号、201229-1-2号综合得分较高,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均相对较为突出。【结论】综合性状较好的裸燕麦品种(品系)有坝莜18号、白燕16号、张莜8号、201229-1-2,适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推广种植,尤以坝莜18号突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雅娜, 陈文晋, 范雅芳, 魏红, 赵瑛琳, 薛慧玲, 张璟, 孔庆全, 贺小勇, 张子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26-3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3
摘要2733)      PDF(pc) (1396KB)(31)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绿色、可持续种植提供参考。【方法】 以马铃薯品种V7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蒸馏水(CK)、 Bacillus sp. 188菌剂(T1)、 Pseudomonas sp. BP16菌剂(T2)和 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T3)浸种30 min,测定马铃薯种植后不同生长时期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单株养分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 马铃薯种植后110 d,与CK相比,T2、T3处理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7.14%、9.16%( P<0.05),块茎淀粉含量显著提高11.84%、16.38%( P<0.05);T3处理马铃薯根、茎、叶、块茎干物质量显著增加26.87%、16.92%、11.77%、13.59%( P<0.05),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显著提高28.86%、32.78%、30.81%( P<0.05)。种植后70 d,T3处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4.29 mg/(g·FW)],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K显著提高15.29%( P<0.05)。马铃薯种植后50 d,T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达到最大值(42.32 mg/kg),速效磷含量较CK显著提高26.17%,( P<0.05),T1、T3处理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95%、21.65%( P<0.05);种植后70 d,T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47.03%( P<0.05)。【结论】 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浸种可提高成熟期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以及块茎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块茎形成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栽培较适宜施入的微生物菌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棉花早熟高产优质抗逆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创新应用
吴立强, 王省芬, 张艳, 柯会锋, 刘素娟, 李志坤, 徐东永, 杨君, 孙正文, 谷淇深, 陈斌, 王红这, 卢怀玉, 张桂寅, 马峙英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1
摘要91)      PDF(pc) (970KB)(30)    收藏
针对棉花生产管理机械化、轻简化的迫切需求和品种株型、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协同改良提升的育种难题,开展了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技术研究。创新地提出“两改两增四选择”早熟、耐密植、抗倒伏、适于机械化的育种技术,创制了10份优异育种亲本材料;发掘出开花期,黄萎病抗性,棉铃重、衣分等产量,纤维长度、强度等品质共14个性状SNP位点633个;开发出可用于纤维品质、黄萎病抗性育种选择的低成本、高通量KASP标记26个;发现调控早熟性、品质、抗逆性、发芽出苗快慢的关键基因12个,并揭示其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创新的亲本材料、育种技术和开发的分子标记,育成了冀农大23号、冀农大棉24号、冀农大棉25号、冀农大36号具不同特点适于机械化的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在株型紧凑、早熟、吐絮集中等机采特性改良及其与高产、优质、抗病协同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创建了新品种机采模式种植下“一穴一粒机播、扩群体增铃数、全化控免整枝、棉田集中采收”轻简省工高效配套技术,科企用相结合,建立了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带动力大的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大面积生产应用,每公顷增收2 700~3 000元、省工60~75个,节本增效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长期施肥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赵旭, 梁俊梅, 张婷婷, 张君, 张胜, 安昊, 张诗雨, 郭雪娇, 王新凯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55-6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7
摘要59)      PDF(pc) (995KB)(29)    收藏
【目的】探究阴山北麓旱作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方法】在国家土壤质量武川观测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华颂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NPK+M)4种不同施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在出苗后第90天时,NPK+M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06.85%、254.15%、241.86%、125.18%( P<0.05),土壤pH值较CK显著降低10.81%( P<0.05);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分别较 CK 显著提高126.19%和17.28%( P<0.05),干物质积累量较CK显著提升196.92%( P<0.05),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09.54%、167.74%、196.13%( P<0.05)。马铃薯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磷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5),与钾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结论】在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马铃薯养分吸收量最佳,是阴山北麓旱作区马铃薯适宜施肥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施肥方式对谷子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于大伟, 李丽君, 李海东, 闫立伟, 黄硕, 赵铁锋, 李欣, 洪钟, 李小平, 郭永鹏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48-5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6
摘要80)   HTML2)    PDF(pc) (738KB)(29)    收藏

【目的】探究适宜内蒙古赤峰市谷子生产的最优施肥方式及用量。【方法】在赤峰市喀喇沁旗,以谷子品种金苗K1为试验材料,设置氮钾追肥(A)、增施钾肥(B)、部分菌肥替代常规肥(C)、肥后移(D)4种施肥方式共14个处理,对谷子产量和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穗粗、穗长、单穗重、穗粒重6个产量性状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最优施肥方式及用量。【结果】不同处理下谷子产量为3 745.7~8 236.8 kg/hm2,变异系数为20.49%。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提取出的前2个主成分覆盖了谷子产量和产量性状83.074%的信息。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氮钾追肥有利于谷子产量的提高和产量性状的改善,播种时随种施入三元复合肥375 kg/hm2,开花期分别冲施氮钾肥225.0 kg/hm2(A5)、112.5 kg/hm2(A2)是该施肥方式下较好的2个处理;增施钾肥有利于促进谷子增产,但产量性状表现较差,播种时随种施入三元复合肥375 kg/hm2的同时增施硫酸钾225.0 kg/hm2(B3)是该施肥方式下的最佳处理;部分菌肥替代常规肥在提高谷子生物产量上表现较好,但籽粒产量水平较低,施用三元复合肥450 kg/hm2、菌肥300 kg/hm2(C1)是该施肥方式下的最佳处理;肥后移中谷子的产量和产量性状均表现较差。【结论】氮钾追肥中随种施入三元复合肥375 kg/hm2,开花期分别冲施氮钾肥225.0 kg/hm2(A5)、112.5 kg/hm2(A2)处理适宜在内蒙古赤峰市谷子生产上推广应用;部分菌肥替代常规肥中施用三元复合肥450 kg/hm2、菌肥300 kg/hm2(C1)处理适宜应用于内蒙古赤峰市以收获生物产量为主要目标的谷子生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基于GF-6影像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方法研究
包珺玮, 乌兰吐雅, 车有维, 刘朝晖, 刘朝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112-12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14
摘要94)   HTML4)    PDF(pc) (2003KB)(29)    收藏

【目的】挖掘国产卫星影像数据信息,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类型,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模型,结合样本数据对影像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纹理特征进行重要性分析,通过评估分类精度获得基于GF-6影像的最优特征组合,并将优选后的特征用于面向对象分类研究(以平滑度0.5、紧致度0.3为参数,10为步长,设置40~140共11种不同分割尺度),以得到研究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结果】特征优选的方法得到GVI、EVI、Nir、GI、GNDVI和Green特征,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分类中的数据冗余,提升分类效率;研究区农田设置的11种分割尺度中,最优分割尺度为100,分割结果保留了地块的完整性并体现了不同农作物类型的异质性;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达96.2%,Kappa系数为0.944,相较基于像元的分类精度提升5.3个百分点。【结论】以国产GF-6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特征优选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分类精度,可作为开展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的有效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半干旱风沙区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光杰, 黄彬香, 宋尧, 闵矿楠, 李顺澳, 高日平, 赵熙玲, 王靖, 任永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89-9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10
摘要56)      PDF(pc) (1584KB)(28)    收藏
【目的】分析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的变化特征,明确半干旱风沙区影响玉米叶气温差的主要气候因子。【方法】以内蒙古赤峰市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玉米关键需水期(7—9月)为研究时段,于田间开展分布式多点叶温连续测量试验,并分析玉米关键需水期内叶温及叶气温差指标的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风速、空气湿度、降雨、土壤水分等气候因子对叶气温差的影响程度,并揭示关键气候影响因子。【结果】玉米关键需水期的叶温变化随玉米的生长和干旱时长的累积逐渐变得剧烈,日叶温差变大,叶气温差呈现整体上升趋势;风速的整体变化趋势逐渐减小;空气湿度与降雨的变化过程保持一致;土壤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下降。风速变化对玉米叶气温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晴天,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玉米叶温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空气湿度与叶气温差和叶温均有较强相关性且不受天气状况影响。降雨会使叶气温差的变化波动变小且不规律,但会使叶气温差值变大。当玉米所在地块0~80 cm土层土壤水分贮藏量逐渐减少时,叶气温差逐渐变大。各气候因子对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的影响排序为风速>空气湿度>降雨>土壤水分。【结论】叶气温差在玉米关键需水期呈现波动式上升变化趋势,且受气候因子显著影响,风速与空气湿度是导致玉米叶气温差变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响应面法优化香蕉皮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贲锦华, 郭诗, 郭佳妮, 彭馨睿, 朱慧楠, 缪园欣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104-11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13
摘要107)      PDF(pc) (1060KB)(27)    收藏
【目的】优化香蕉皮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香蕉皮多糖工业化提取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粉碎时间、料液比、纤维素酶添加量、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香蕉皮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香蕉皮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香蕉皮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不同因素水平下,粉碎时间为60 s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4.15%;料液比为1∶40(g∶mL)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87%;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49%;超声时间为20 min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72%;超声温度为30 ℃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97%。在粉碎时间为60 s、料液比为1∶38(g∶mL)、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超声时间为19 min、超声温度为26 ℃的提取条件下,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6.51%。香蕉皮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随香蕉皮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响应面法确定香蕉皮多糖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时间60 s、料液比1∶38(g∶mL)、纤维素酶添加量2.5%、超声时间19 min、超声温度26 ℃。香蕉皮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黄淮海玉米杂优模式分析
柴文波, 李淑芬, 李洪涛, 许瀚元, 祝庆, 王军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17-2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03
摘要796)   HTML4)    PDF(pc) (2118KB)(27)    收藏

【目的】分析玉米优异育种材料L239和L7221的杂优模式,揭示优异品种的基因来源,为黄淮海地区的玉米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L239和L7221在42份玉米自交系中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确定黄淮海地区的玉米杂优模式。【结果】对4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分析发现,56条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2~9,多态性信息量为0.43~0.86。L239与CA375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50;L7221与LX9801和农大178的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0.43和0.56。对42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可知,L7221主要属于塘四平头群,L239主要与改良Reid群的种质资源关系比较近。【结论】L7221与塘四平头群多个自交系亲缘关系较近,L239与改良Reid群多个自交系亲缘关系较近;L239和L7221测配的杂优模式为改良Reid群×塘四平头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苹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吴振廷, 刘雪锋, 梁海荣, 王春颖, 牛潇潇, 杨沫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80-8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11
摘要147)   HTML4)    PDF(pc) (902KB)(26)    收藏

苹果中农药残留不仅会造成食用安全问题,也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准确、快速地检测农药残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苹果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传统检测方法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电化学法和几种新检测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在苹果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传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相结合来解决苹果中农药残留问题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苹果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籽用美洲南瓜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李石恒, 王萍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96-10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4
摘要224)   HTML4)    PDF(pc) (1209KB)(26)    收藏

【目的】缩短籽用美洲南瓜再生周期,获得抗病性较强的组培苗。【方法】以不同籽用美洲南瓜品种为试验材料,于MS培养基(30.0 g/L蔗糖和6.5 g/L琼脂)上萌发3 d,分析籽用美洲南瓜萌发率、污染率、芽长;以弘昌211为研究对象,通过离体快速繁殖的方法,研究子叶外植体不同部位及大小、不同激素配比、不同炼苗方式对籽用美洲南瓜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不同籽用美洲南瓜品种种子萌发测定中,弘昌211萌发率较高,芽长>3 cm的种子数较多,污染率最低。以弘昌211为组培材料,取近下胚轴的1/2子叶为外植体诱导效果最好;初代培养激素配比为2.0 mg/L 6-BA+0.5 mg/L TDZ(噻苯隆)时,株高最高(3.423 cm),株幅最大(4.565 cm);生根激素配比为2.0 mg/L 6-BA+0.5 mg/L NAA时,根长最长(5.72 cm),根重最重(0.602 g),平均根数最多(5.62条),生根率最高(100%);待植株长有5片真叶时,采取人工气候室半打开培养瓶1 d、全打开1 d后移栽成活率为97.75%;移栽60 d后,组培苗白粉病、病毒病病情指数与普通苗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组培苗再生周期为45 d左右。【结论】籽用美洲南瓜品种弘昌211组培苗再生周期较短,且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最适初代培养激素配比为2.0 mg/L 6-BA+0.5 mg/L TDZ,最适生根激素配比为2.0 mg/L 6-BA+0.5 mg/L NAA;5片真叶时,采取人工气候室半打开培养瓶1 d、全打开1 d后移栽效果最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微生物菌肥和鸡粪混施对苹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盐碱化土壤改良效果
缪平, 李发康, 崔国栋, 王桢予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41-4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6
摘要669)   HTML4)    PDF(pc) (1051KB)(26)    收藏

【目的】探究微生物菌肥与鸡粪混施对苹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改良苹果田盐碱化土壤的效果,为甘肃省苹果田盐碱土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加肥料(空白,T0)、单施微生物菌肥(对照,T1)、鸡粪50 g/(kg土)+微生物菌肥(T2)、鸡粪75 g/(kg土)+微生物菌肥(T3)、鸡粪100 g/(kg土)+微生物菌肥(T4)5个处理,研究30、60、90、120 d时不同处理对苹果幼苗生长、根系活力以及土壤pH值、总盐含量、容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混合施加微生物菌肥和鸡粪,苹果幼苗叶片的叶面积均无显著变化(P>0.05)。120 d时,T4处理苹果幼苗叶片SPAD值最大,较T0和T1处理分别增加了15.75%和12.88%;土壤总盐含量、pH值、容重最小,较T0处理分别降低了15.51%、6.53%、23.82%,较T1处理分别降低了14.20%、3.49%、20.34%。120 d时,T3处理苹果幼苗根系活力最大,较T0和T1处理分别增加了12.15%和4.41%;苹果田盐碱土ALP活性、S-UE活性、NAG活性最大,较T0处理分别增加了65.52%、29.96%、116.38%,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7.07%、14.95%、34.23%。【结论】鸡粪75 g/(kg土)+微生物菌肥、鸡粪100 g/(kg土)+微生物菌肥处理对苹果幼苗生长和盐碱化土壤的改善效果较好,且处理时间越长对苹果幼苗生长和土壤的改良效果越明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内蒙古中部冷凉地区结球甘蓝氮肥总量控制试验
张莉, 周军, 乔旭, 冯旭旺, 刘红波, 张帆, 庞琢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48-5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7
摘要180)   HTML5)    PDF(pc) (554KB)(26)    收藏

【目的】研究内蒙古中部冷凉地区结球甘蓝高效栽培的最佳施氮量。【方法】在内蒙古武川县进行结球甘蓝氮肥总量控制试验,选择中甘628为试验品种,设无氮区(T1)、70%优化氮区(T2)、优化氮区(T3)、130 %优化氮区(T4)和160 %优化氮区(T5)5个不同施氮量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下结球甘蓝产量、商品净菜率、商品性状及经济效益。【结果】T4处理商品净菜产量最高(96 878.8 kg/hm2),T3处理次之(96 313.1 kg/hm2),分别比T1处理增产27.78%和27.03%。T3处理商品净菜率最高,为78.24%;T2处理次之,为77.32%。植株开展度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T5处理植株开展度最高(42.78 cm),比T1处理高18.24%;T4处理商品株单球质量最高(2.10 kg),T3处理次之(1.99 kg),分别比T1处理高33.76%和26.75%。T3处理纯收入增加值最高(21 644.6 元/hm2),投产比为1.0∶7.4;T4处理次之(21 455.0 元/hm2),投产比为1.0∶5.6。T3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最高(45.54 kg/kg),T4处理次之(36.00 kg/kg)。【结论】以推进氮肥减量增效为目标,内蒙古中部冷凉地区结球甘蓝氮肥施用量以450 kg/hm2为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及其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王伶瑞, 红雨, 李慧玲, 李景环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24-3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4
摘要412)   HTML9)    PDF(pc) (1475KB)(26)    收藏

【目的】明确内蒙古沙壤质暗栗钙土上种植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和老芒麦(父本)×加拿大披碱草(母本)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阐明环境因子与其互作机制。【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父本)×加拿大披碱草(母本)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这3种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并对细菌组成与土壤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芒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最高,而加拿大披碱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Simpson指数最高。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共同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老芒麦和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单独优势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共同优势属为节细菌属(Arthrobacter),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单独优势属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f-JG30-KF-CM45。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加拿大披碱草根际土壤的pH值最低,老芒麦根际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与Pseudomonas、norank-f-norank-o-Subgroup-7、Subgroup-10,速效氮与Mycobacterium,速效磷与norank-f-norank-o-SBR1031、norank-f-norank-o-Subgroup-7、Subgroup-10、norank-f-A4b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norank-f-norank-o-Gaiellales、Gaiella和norank-f-Gemmatimonadacea,速效磷与norank-f-norank-o-Gaiellales、Gaiella和norank-f-Ilumatobacteraceae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杂交一代与加拿大披碱草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更相似,与老芒麦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会受到土壤化学指标和种植植物种类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水飞蓟新病害——菌核病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王国庆, 郭晨, 宋培玲, 皇甫九茹, 皇甫海燕, 霍宏丽, 赵丽丽, 刘彩宝, 李子钦, 燕孟娇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50-5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06
摘要95)      PDF(pc) (1300KB)(26)    收藏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水飞蓟种植区的菌核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明确不同化学药剂对水飞蓟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集水飞蓟菌核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普绿通”植物免疫增产蛋白、450 g/L咪鲜胺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供试药剂,以清水为对照(CK),分析4种药剂对水飞蓟菌核病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15株菌株,NCBI 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相似度>99%。4种供试药剂均有效提高了水飞蓟的产量,防治效果为32.77%~53.78%,增产率为16.31%~37.05%。喷施2 999 g/hm 2的“普绿通”植物免疫增产蛋白对水飞蓟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53.78%),增产效果较好(增产率为16.88%);喷施450 g/L咪鲜胺水乳剂防治效果较差(防效为32.77%),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为37.05%)。【结论】4种供试药剂对水飞蓟均安全;喷施2 999 g/hm 2的“普绿通”植物免疫增产蛋白防治效果最好、增产率较高,可以作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水飞蓟种植区防控水飞蓟菌核病的首选药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辽东南地区酸性土壤连续施用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张丽丽, 薛兵东, 樊叶, 莫姣娇, 赵新宇, 杨海龙, 付俊, 姜英, 齐华, 王璞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38-4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5
摘要1728)   HTML3)    PDF(pc) (1080KB)(26)    收藏

【目的】探究辽东南地区酸性土壤连续施用调节剂生石灰与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9—2021年在辽宁省凤城市进行田间试验,设不施调节剂(CK)、生石灰(CaO)、有机肥(Organic)、有机肥+生石灰(Organic+CaO)4个处理,分析连续施用调节剂对玉米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2019—2021年,CaO、Organic+CaO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CK(P<0.05);Organic处理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连续施用第3年出现产量降低趋势。CaO处理增产幅度在2.12%~19.74%;Organic+CaO处理施用前两年增产率分别为15.74%和7.89%,但在施用第3年未表现出增产效应。年份、调节剂以及两者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CaO、Organic+CaO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CK(P<0.05),CaO处理穗数显著高于CK(P<0.05),与Organic+CaO与CaO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Organic+CaO与CaO处理穗粒数与单位面积粒数显著高于Organic处理与CK(P<0.05)。Organic+CaO处理千粒重显著高于Organic处理与CK(P<0.05),与CaO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产量与穗粒数(R2=0.614)、单位面积粒数(R2=0.746)呈显著正相关(P<0.05)。连续施用调节剂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位比,且对穗位高的影响大于对株高的影响;叶面积指数(LAI)生育前期增长较快、生育后期缓慢降低,其中Organic+CaO处理和Organic处理表现明显;提高了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且Organic+CaO处理效果优于Organic处理和CaO处理。【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连续施用CaO和Organic+CaO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但从产量角度出发,在辽东南地区施用Organic+CaO作为调节剂时,应避免连续施用2年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盐渍土改良研究进展
刘学, 梁素钰, 王琪瑶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123-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13
摘要71)   HTML3)    PDF(pc) (3049KB)(26)    收藏

【目的】明确21世纪以来国内外盐渍土改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盐渍土改良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及CNKI核心期刊论文为检索对象,采用 Excel 2007软件绘图及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从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时间共现分析、突现词分析5个角度,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中、外文文献发文量趋势:2003—2009年为缓慢发展阶段,2010—2016年为波动(显著)增长阶段,2017—202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发文作者分别为杨劲松、赵兰坡、姚荣江、孙兆军、王全九、KANG Yaohu、WAN Shuqin、QADIR M、GHEYI H R、MURTAZA G等,主要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埃及知识库、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美国农业部;从关键词来看,研究热点为水盐运移及其调控机理、植物耐盐性研究、化学改良剂施用、盐碱障碍绿色消减、盐碱障碍生物或微生物修复等;主要突现词为生物炭、湿润锋、微生物菌群、植物生物刺激剂(PBs)、耐盐植物促生菌(PGPR)、耐盐土壤细菌。【结论】当前,国内外盐渍土改良研究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美国是该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印度、澳大利亚的研究力量正在逐渐壮大。国内外研究主要围绕土壤碳固存、生物炭、微生物菌群、抗氧化酶、磷利用率、耐盐土壤细菌等,聚焦土壤养分运移、盐渍障碍消减、改良剂、微生物修复等。未来盐渍化驱动机制、植物根际促生菌、盐碱障碍微生物修复以及联合大数据技术协同监测分析等多手段协同改良可能成为研究热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农业碳排放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浩, 虞昊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91-10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12
摘要143)      PDF(pc) (1276KB)(25)    收藏
【目的】测算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探究其时序演变特征,分析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为实现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与能源的相关数据,结合IPCC经典碳排放测算方法,围绕农地利用、农资投入、畜禽养殖3个方面构建碳排放测算体系,并运用LMDI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由27 790.0万t增至29 409.6万t,农业碳排放强度由1.329 t/万元降至0.618 t/万元;从地区上看,中部和东部是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规模、农业能源结构对农业碳排放量的贡献值分别为-24 284.3万、-12 048.6万、-10 240.5万t,而农业能源效率、农业经济水平的贡献值分别为37 865.7万、10 327.3万t。【结论】我国农业碳排放量整体上呈现“上升—波动上升—波动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强度下降速度均较大,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区域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规模、农业能源结构对实现农业碳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农业能源效率、农业经济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碳排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4种乔木落叶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耿建, 吴洪华, 周建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28-3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4
摘要54)      PDF(pc) (986KB)(25)    收藏
【目的】探究国槐、垂柳、榆树、白桦4种乔木落叶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受体材料为小麦品种山农28,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蒸馏水(CK)、国槐落叶浸提液(A1)、垂柳落叶浸提液(A2)、榆树落叶浸提液(A3)、白桦落叶浸提液(A4)。于播种后第55天和第100天分别测定小麦株高、根长、地径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在55 d和100 d时,榆树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株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14.11%、8.31%( P<0.05),垂柳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根长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9.65%、10.14%( P<0.05),4种落叶浸提液均显著降低了小麦地径( P<0.05)。垂柳落叶浸提液处理55 d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11.90%( P<0.05),榆树落叶浸提液处理100 d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7.03%( P<0.05);在55 d和100 d时,白桦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叶片POD活性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0.88%、3.22%( P<0.05),垂柳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叶片SOD活性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13.78%、9.68%( P<0.05)。在小麦生长至55 d和100 d时,小麦对垂柳和榆树落叶浸提液处理的化感作用最为敏感。【结论】垂柳和榆树落叶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可以促进小麦分泌特定的代谢产物,改变其周围的微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大蒜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赵永强, 樊继德, 陆信娟, 刘灿玉, 张碧薇, 杨青青, 葛洁, 史新敏, 杨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1): 22-3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1.03
摘要83)      PDF(pc) (893KB)(25)    收藏
【目的】建立一套多重RT-PCR方法,用于同时检测和鉴别大蒜大田植株和组培苗5种病毒/病毒组。【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和GenBank 公布的参考病毒株序列,设计了5对分别针对青葱潜隐病毒(Shallot latent virus,ShLV)、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arlic common latent virus,GarCLV)、韭葱黄条病毒(Leek yellow stripe virus,LYSV)、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和青葱X病毒属病毒(allexiviruses)的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592、431、338、265、190 bp。利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24份大蒜组培苗和48份大田样本进行病毒检测分析。【结果】通过单重/多重PCR及序列比对验证了检测系统的特异性。通过退火温度和引物比例优化,确定退火温度为56.6 ℃且ShLV、GarCLV、LYSV、OYDV、allexiviruses引物体积比为10∶8∶3∶3∶16时,扩增效果最好。5种病毒/病毒组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1.0×10 2 copies/μL。大蒜组培苗病毒检测结果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大田样品被至少2种病毒/病毒组感染,病毒/病毒组之间可以清晰区分。【结论】开发的多重RT-PCR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和鉴别大蒜ShLV、GarCLV、LYSV、OYDV和allexiviruses这5种病毒/病毒组的感染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二球悬铃木 COL5 同源基因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王洋, 谢宇, 孙海莲, 石磊, 邱晓, 刘亚红, 常乐, 高凤云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0-1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2
摘要158)   HTML13)    PDF(pc) (1450KB)(25)    收藏

【目的】探究二球悬铃木COL5 同源基因在表达水平上与休眠调控的相关性。【方法】选定CO-Like基因家族中的COL5作为研究对象,以二球悬铃木成年植株为材料,设计基因特异引物,对COL5同源基因进行全长扩增;通过一年生二球悬铃木幼苗群体的休眠环境因子调控试验,分析该基因在单一短日照(24 ℃,8 h/16 h)、单一低温(8 ℃,12 h/12 h)和低温短日照(8 ℃,8 h/16 h)条件下的响应表达模式。【结果】PaCOL5-1全长为1 444 bp,包括1 134 bp CDS区,推测编码377个氨基酸;PaCOL5-2全长为1 371 bp,包括1 131 bp CDS区,推测编码376个氨基酸;PaCOL5-3全长为1 186 bp,包括1 125 bp CDS区,推测编码374个氨基酸。单一低温会抑制PaCOL5-1的表达,PaCOL5-1PaCOL5-3均对低温短日照条件有所响应,在处理7 d后会出现1个峰值;PaCOL5-2对低温短日照条件的响应不明显。【结论】PaCOL5-1PaCOL5-2 PaCOL5-3基因对单一环境因子的响应表达程度不同,PaCOL5-1PaCOL5-3基因可能与休眠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种植密度对扁蓿豆生产性能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万鹏, 朱琳, 李悦煊, 李志勇, 郭茂伟, 孙娟娟, 李鸿雁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2): 65-7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2.08
摘要100)      PDF(pc) (910KB)(24)    收藏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扁蓿豆生产性能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沙尔沁乡进行,以科尔沁沙地扁蓿豆为材料,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行距处理,设置100、140、180 cm 3个水平,副区为不同株距处理,设置100、80、60 cm 3个水平,分析不同株行距对扁蓿豆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生产性能,以及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株行距80 cm×140 cm处理下,扁蓿豆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29 375.000、10 784.722 kg/hm 2;株行距80 cm×100 cm处理下,扁蓿豆种子产量最高,为645.833 kg/hm 2;株行距80 cm×140 cm处理下,扁蓿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室内部光强均最高,分别为1.356 μmol/(m 2·s)、0.018 mol/(m 2·s)、0.808 mmol/(m 2·s)和1 201.544 mol/(m 2·s)。【结论】科尔沁沙地扁蓿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种植的适宜株距为80 cm,行距为100~140 cm,该密度下其生产性能和光合特性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风沙流吹袭对油莎豆和大豆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王立龙, 段育龙, 任伟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60-6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9
摘要159)   HTML3)    PDF(pc) (853KB)(23)    收藏

【目的】了解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和大豆(Glycine max)幼苗对风沙流吹袭的生理响应。【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利用野外便携式沙风洞模拟风沙流吹袭,设置0(CK)、7、10、15 m/s 4个风沙流吹袭强度,分析风沙流吹袭对油莎豆和大豆幼苗膜质过氧化、保护酶系统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在风沙流吹袭的胁迫下,油莎豆和大豆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发生了膜质过氧化损伤。油莎豆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5 m/s风沙流强度下分别为62.6、62.5、27.1 U/g,相较7 m/s风沙流强度显著增加(P<0.05);大豆幼苗3种保护酶的活性在15 m/s风沙流强度下与对照(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油莎豆幼苗的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随风沙流吹袭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大豆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与对照(CK)相比显著增加(P<0.05),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风沙流胁迫有效地激活了油莎豆幼苗的保护酶系统,起到了缓解膜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大豆幼苗的保护酶对风沙流胁迫的响应非常有限,未发挥保护作用。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共同在油莎豆幼苗中发挥了渗透调节作用;大豆幼苗中发挥渗透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脯氨酸。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